中国东盟 图片来源:VCG
组织者在周二闭幕式上宣布,为期四天的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中国南方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举行,签署的投资协议数量创历史新高。
观察人士表示,这一成果的推动因素包括实质性的贸易互补性、持久的信任纽带以及两国企业和官员之间加强接触的渴望,并指出进博会将为地区和世界经济注入动力和信心在下行压力下。
本届博览会签约项目470个,总投资4873亿元人民币(668.1亿美元),同比增长18%。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魏朝晖在周二的闭幕式上表示,其中超过65%的投资来自制造业的交易。
“项目数量和总投资均创历史新高。”魏说。
魏说,贸易交易“活跃且令人印象深刻”,其特点是大额订单众多,绿色低碳商品数量较多。
中国智能装备、绿色家电、环保家居建材、照明科技产品受到东盟采购商青睐,东盟国家有机食品、热带水果、保健品等深受中国采购商追捧。
文莱签署了30架中国飞机采购订单,价值超过20亿美元,成为进博会历史上最大的贸易协议。
百余家企业推出了新产品,包括旗舰智能手机、无人机、水下数据中心产品和新能源汽车等。
第二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周六开幕,近2000家企业参展。 与去年相比,参展人数增加了18.2%。 参与度和规模也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中国—东盟博览会于2003年第七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期间提出,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届,截至2023年已举办20届。
班亚皮瓦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唐志敏向《环球时报》表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历史与中国-东盟经济合作的里程碑紧密相连。周二论坛的间隙。
唐家璇表示,中国举办东博会,为东盟成员国展示商品和服务、联系中国消费者、探索合作机会提供了宝贵平台。
近年来,中国与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10个成员国的贸易合作稳步发展。
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连续1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截至2022年,双方连续三年保持对方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2023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额4.1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5.2%。
马中商会会长卢国祥周二对《环球时报》表示:“我们的许多产品,主要是食品,在博览会闭幕前就卖光了。”
“明年,我们希望做好更好的准备,吸引更多其他领域的企业,来分一杯‘大蛋糕’,”卢说。
卢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各国都面临挑战。 比如马来西亚经济规模较小,又是出口导向型,如果全球经济放缓,肯定会受到影响。
“但是我们都 [ASEAN members] 卢说,相信中国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度过暂时的困难。
官员和观察人士表示,随着RCEP的落实和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的加快,两国必将走得更远、更深入。
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货物贸易方面取得的成就相比,RCEP对中国和东盟的意义在于服务业和投资准入。 此外,RCEP还包括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竞争和政府采购等问题。
今年2月启动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谈判也将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等共同关心的领域合作。
两者相辅相成,丰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1695150889
2023-09-19 1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