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伊拉克战争20周年也标志着主流媒体的巨大失败

二十年前,乔治·W·布什总统下令入侵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的暴君,并制造了一种伊拉克今天仍在努力应对的地狱。

二十年前,这个国家的主流媒体——除了一个明显的例外——相信了布什政府关于侯赛因储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虚假说法,帮助引导我们的国家陷入一场结束了成千上万美国人和数十万伊拉克人生命的冲突. 这场战争——连同布什政府官员糟糕的战后计划——还引发了可怕的宗派冲突,导致 ISIS 的出现,并使超过 100 万伊拉克人流离失所。

意见专栏作家

罗宾阿布卡里安

美国历史上那段悲伤的篇章产生了一些沙文主义的流行语和短语:“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邪恶轴心”、“政权更迭”、“黄饼铀”、“自愿联盟”,以及俗气但可怕的副歌,时任国家安全顾问康多莉扎·赖斯 (Condoleezza Rice) 等布什政府官员反复厌恶地说:“我们不希望确凿的证据成为蘑菇云。” (这个令人难忘的比喻是已故的布什演讲稿撰写人迈克尔·格尔森想出来的。)

当然,从来没有确凿的证据,无论蘑菇形与否。

1991 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被以美国为首的 35 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击退后,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储备已于 1991 年被销毁。 联合国安理会还要求伊拉克终止其生物和核武器计划。

这并不是说侯赛因是一只缺牙的老虎。 他不是。

但他也不是他被描绘成的威胁。 事实证明,对于布什政府好战的新保守派来说,误导被 9/11 恐怖袭击彻底震撼的公众是一项相对容易的任务。 他们愚蠢地相信他们可以将民主强加给一个没有民主历史的国家。

布什官员还在伊拉克与伊斯兰好战分子奥萨马·本·拉登及其恐怖组织基地组织策划的 9/11 袭击事件之间制造虚假联系。 令他永久屈辱的是,已故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入侵前夕向联合国发表的讲话中向全世界保证,伊拉克对世界构成的危险使战争完全合理。

鲍威尔说:“我的同事们,我今天发表的每一个声明都有消息来源、可靠消息来源的支持。” “这些不是断言。 我们给你的是基于可靠情报的事实和结论。” 他后来承认,他的陈述显然是错误的,其中许多是由不可靠的消息来源提供给美国情报部门的——例如艾哈迈德沙拉比,一位梦想推翻侯赛因并在伊拉克掌权的伊拉克反对派领导人。

鲍威尔的声明是公共廉政中心 2008 年记录的声明之一,该中心汇集了布什及其高级官员所说的数百个谎言,作为旨在说服美国公众“以明显虚假的借口”支持入​​侵伊拉克的运动的一部分”

该中心表示,大多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对开战原因的不加批判的报道”。 这种同谋有一个明显的例外。 主要新闻机构中只有 Knight-Ridder 华盛顿分社的三名记者和一名编辑质疑政府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叙述。 Jonathan Landay、Warren Strobel 和 Joe Galloway 以及他们的编辑 John Walcott 对主流媒体报道的许多内容泼水。 这部戏剧是在 2017 年的故事片《震撼与敬畏》中拍摄的,该片由饰演沃尔科特的罗伯·雷纳 (Rob Reiner) 执导。

2013 年,在入侵 10 周年之际,沃尔科特告诉我他的团队被怀疑主义所驱使,这是新闻业最宝贵的资源。

“政府为这场战争提出的大部分理由完全没有意义,特别是萨达姆·侯赛因与奥萨马·本·拉登结盟的观点。 一个世俗的阿拉伯独裁者与一个激进的伊斯兰主义者结盟,其目标是推翻世俗独裁者并重建他的哈里发? 我们检查得越多,它就越发臭。”

此外,他说,他们没有依赖高级行政官员,而是寻找非政治任命的低级别工作人员,他们不太可能鹦鹉学舌以博取总统的好感。

Knight-Ridder 在削弱政府(以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版本的 Hussein 能力的故事后被证实了。 奈特-里德自己的一些报纸——其中包括费城问询报——拒绝刊登这些报道,因为害怕被反驳,尤其是纽约时报,它在入侵后大约 15 个月解释了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轻信报道。

“仍有可能在伊拉克挖掘出化学或生物武器,”时报编辑写道,“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和政府似乎都上当了。”

当然,美国和世界各地都强烈反对入侵伊拉克,尽管在冲突的头几个月,接受调查的大多数美国人都表示支持。

没过多久,人们就醒悟过来了。毕竟,副总统切尼曾承诺会以“解放者”的身份迎接美国士兵的伊拉克人都去哪儿了?

切尼从未为他在伊拉克失误中所扮演的角色道歉(据我所知,他仍在为其辩护)。 布什也没有,尽管他最近(如果是偶然的话)承认了事实。

去年 5 月在达拉斯布什总统中心的一次演讲中,他说这是“一个人的决定,对伊拉克,我的意思是乌克兰发动了一场完全没有道理和野蛮的入侵。”

他畏缩了一下,然后几乎压低了呼吸,补充说:“伊拉克也是。”

@AbcarianLAT

Never miss any important news.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