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彼利埃的法布尔博物馆向艺术家让·雨果的千百个生命致敬,他是维克多的曾孙,入口处悬挂着他的肖像,为他非凡的命运奠定了基础,他继承了一个家族姓氏,而让·雨果设法与这个姓氏保持距离,但仍然尊重它。让·雨果的三联画作品可以在蒙彼利埃参观至 10 月 13 日,也可以在塞特的保罗-瓦莱里博物馆和吕内尔的梅达尔博物馆参观。
蒙彼利埃的展览“魔法眼光”探索了让·雨果的世界,从他作为艺术家的初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家人的期望相反,他从未放弃自己最珍贵的梦想:成为一名画家。 “他自学成才,独自创造了这一切,但他也从构成他的所有宇宙中汲取了营养。” 策展人 Florence Hudowicz 解释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漫画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位年轻的艺术家发现了自己作为设计师的天赋,当时他还是一名士官。 “这是走向成年的转折点。他 20 岁了,他受伤了,他感到无聊, ”策展人说道。 所以他做笔记并画画,” 他根据小时候在画廊看到的作品进行绘画。
因此,让·雨果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创作,但同时也不断受到那些时代艺术家的启发,从立体主义、场景设计到具象主义。博物馆的墙壁上巧妙地悬挂着尤安·格里斯、巴勃罗·毕加索和杜安尼尔·卢梭的作品,与让·雨果的作品并列,展现了这些灵感。 两位足球运动员一幅 1921 年的非常具象的水粉画就是一个例子,放在 沐浴者 毕加索。
咆哮的二十年代
他与让·科克托、马克斯·雅各布以及随后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会面使他获得了成功,他说,这更多的是归功于他的妻子,一位才华横溢的钢琴家,而不是他的家族名声。这对夫妇度过了咆哮的二十年代,摆脱了战争的束缚,享受着快乐,科克托称之为“Zugo 时代”。他们经常去巴黎和时尚的咖啡馆,比如 Le Bœuf sur le toit。
这一时期留下了一批集体艺术作品,其中充满了最伟大的艺术家的签名: 卡可酸盐眼 无疑是本次展览的珍品之一。 “传说弗朗西斯·毕卡比亚患有眼疾,不得不用二甲胂酸盐治疗。他在画布上请朋友们与他一起签名,就像今天人们在受伤朋友的石膏模型上签名一样。 ”,Florence Hudowicz 解释道。
1931年皈依天主教
在同一间屋子里,模特们和雕刻精美的布景见证了他与俄罗斯芭蕾舞团、芬兰芭蕾舞团的合作,以及他尝试在家具上创作艺术的经历。最后,让·雨果选择在祖母家的卡马格退休,除了绘画什么都不做。还有祈祷。
1931 年,这位艺术家皈依天主教,并选择了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和神学家雅克·马里坦作为他的教父。1984 年 6 月,在生命的暮年,让·雨果在去世前几周向他的朋友蒙彼利埃画家文森特·比奥莱吐露心声: “我们必须进入天使的时代。”
1721609373
#让雨果一位摆脱自己名字束缚的艺术家的生活
2024-07-21 14: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