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碳汇陷入困境

东南亚包含约 40% 世界上热带泥炭地的面积最大。这些湿地生态系统由数百年历史、部分分解的有机物组成,通过储存大量碳,在调节地球气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它们对环境变化的脆弱性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过去 三 几十年来,东南亚的泥炭地经历了令人震惊的退化。在苏门答腊、加里曼丹和马来西亚半岛,泥炭沼泽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这些地区占据了该地区大部分泥炭地。1990 年,该地区 76% 的面积为原始森林,但到 2015 年,这一比例已降至仅有 29%,仅有 6% 的面积未受破坏。 这 2015年雾霾危机 东南亚每年都因烧地造纸和棕榈油生产而产生浓烟,烟雾弥漫,这清楚地提醒人们,该地区泥炭地管理不善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大规模的商业土地活动和干旱条件导致超过 2.6 百万公顷,产生 1.6 数十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德国和法国每年排放量的总和。这场环境灾难不仅扰乱了航空旅行和经济活动,而且根据研究,还导致 100,000 该地区的过早死亡。 印度尼西亚在泥炭地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体现了合作的力量。 泥炭地退化超越国界,对全球福祉构成重大威胁。这些重要的碳汇一旦退化,将成为“碳炸弹“——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破坏地球微妙的平衡。这种破坏表现为海平面上升淹没海岸线,干旱加剧使肥沃的土地干涸,大面积饥荒危及地区稳定。 印度尼西亚等国为解决泥炭地退化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马来西亚, 和 泰国,值得称赞。印尼在泥炭地修复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体现了合作的力量。印尼政府于 2007 年成立了泥炭地修复机构 (BRG) 2016,该机构的任务是防止陆地火灾,特别是泥炭地火灾。BRG 带头开展雄心勃勃的努力,以恢复 260 多万公顷被火灾破坏的森林和泥炭地。在 2018在挪威政府的资助下,BRG 在七个省份(占碑省、廖内省、南苏门答腊省、中加里曼丹省、南加里曼丹省、西加里曼丹省和巴布亚省)开发了全面的泥炭地修复模型,以推动全国范围内有效的修复工作。 作为社区防火和泥炭地恢复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在印度尼西亚 Siak 的 Kayu Ara Permai 村进行种植(Perdana Putra/CIF-ICRAF/Flickr) 然而,由于全球和地方因素的复杂相互作用,这些举措面临局限性。泥炭地转化主要受国际需求驱动 商品 诸如棕榈油和纸浆木材等,仅靠国家政策无法有效监管。此外,气候变化加剧了泥炭地退化。协调一致的全球方法对于缓解这一大规模环境威胁至关重要。下一步关键是建立多国协调机制。该框架应以共同制定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政策为基础,促进整个东南亚的可持续泥炭地管理实践。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认识到可持续泥炭地管理的紧迫性,实施了 泥炭地管理策略 (APMS),最初涵盖 2006 年至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