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曹铭宗、卢靖颖 全球最早养殖虱目鱼的纪录在印尼 在印尼,虱目鱼称之Bandeng,目前印尼拥有全世界最早养殖虱目鱼的纪录。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有关虱目鱼养殖的资料,以「半咸水鱼池」(印尼文Tambak)养殖虱目鱼,最早在十五世纪之前印尼爪哇岛的东部,以及爪哇岛东北方的岛屿马都拉(Madura)。此一资料是根据荷兰文献的记载:在一四○○年爪哇人的法律中,从Tambak偷鱼的人会被处罚。 上述的荷兰文献,出自荷兰人舒斯特(Schuster, WH)的荷兰语著作,一九五二年在印尼出版英语译本:Fish-Culture in Brackish-Water Ponds of Java,中文直译:「爪哇半咸水池的鱼类养殖」。 Tambak在印尼文、马来文指鱼池(英文fishpond),也有堤岸(英文embankment)、土堆的意思。菲律宾文也有Tambak,指的也是堤岸、土堆。 印尼至今盛行养殖虱目鱼,所以有人认为,虱目鱼养殖可能从印尼传到菲律宾,再传到台湾。 台南的文人医师吴新荣(一九○七~一九七六)在《南台湾采风录》书中说,十七世纪荷兰人殖民台湾期间,从东南亚的殖民地印尼找了当地的华人来台湾养殖虱目鱼。 但中研院台史所兼任研究员翁佳音认为,荷兰人从印尼找华人来台湾养殖虱目鱼的说法,应该出于推测,因为荷兰文献中并没有纪录,而荷兰文献有记载从闽粤招师傅来台湾种植甘蔗、蚕叶(桑叶)等。 翁佳音说,根据台湾日治时期日本学者的调查研究,印尼、菲律宾、台湾都有养殖虱目鱼,养殖方法也很相像,但看不出有互相学习的迹象,并提及十七世纪印尼人会把养殖的虱目鱼卖给当地的华人,显示华人也喜欢吃虱目鱼。 虱目鱼堪称菲律宾的国鱼 根据菲律宾人的说法,菲律宾在十三世纪就有虱目鱼养殖,再散播到印尼、台湾及太平洋岛屿。 在菲律宾,虱目鱼一般称之Bangus或Bangos。 Bangus是他加禄语(Tagalog),Bangos被认为来自菲律宾中部维萨亚斯(Visayas)地区的语言。 另外,菲律宾有人称虱目鱼的幼鱼为Bangus、成鱼为Sabalo,或称养殖的虱目鱼为Bangus、野生的大虱目鱼为Sabalo。 Sabalo是西班牙语,西班牙欧洲本土没有虱目鱼,Sabalo本指鲱科鱼类(英语Shad),但也用来泛称其殖民地中南美洲、东南亚海域的虱目鱼。美洲的西班牙语则称虱目鱼为Sabalote。 菲律宾的虱目鱼养殖非常兴盛,虱目鱼也是该国的重要海产,因食用人口众多,故被称为「国鱼」(National fish)。不过,菲律宾政府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National Commission for Culture and the Arts)已经声明,虱目鱼是菲律宾国鱼之说,并没有法律依据。 在吕宋岛北部邦阿西楠省(Pangasinan)的达古潘市(Dagupan,当地福建话称之「拉牛坂」),以养殖虱目鱼著称,不但产量最多,鱼肉也最多汁好吃,每年举行虱目鱼节,号称「世界虱目鱼首都」(World’s Bangus Capital)。 Photo Credit: 猫头鹰出版 世界各地的虱目鱼 印尼、菲律宾、台湾都有悠久的虱目鱼养殖史,目前也是世界三大虱目鱼养殖国,其他还有小规模养殖虱目鱼的国家。 在岛屿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也有小规模养殖虱目鱼,新加坡主要在南部海域及柔佛海峡(Johor Strait)。 马来语、印尼语都称之Bandeng,新马的华人社会或跟着台湾叫「虱目鱼」,或直译英文Milkfish称之「牛奶鱼」。 马来西亚华人有一种说法:此鱼因营养价值等于牛奶,在鱼苗时期食用奶粉,故得名「牛奶鱼」。 在印度, 虱目鱼的官方印度文音译英文Milkfish为罗马拼音Milkaphish,民间则俗称Paal Kendai、Poo Meen。 印度也发展虱目鱼养殖, 主要在印度最南方的坦米尔那都(Tamil Nadu),南临印度洋,以及西南方的喀拉拉(Kerala),临近阿拉伯海。 在越南,虱目鱼称之Cá măng sữa,越南文cá是鱼,sữa是牛奶,其命名来自英文的牛奶鱼。 越南地方上俗称虱目鱼为尖嘴鲈鱼(Cáchẽm),也有称之酸鱼(Cá chua)。越南的虱目鱼以酸为名,推测因虱目鱼富含脂肪酸、胺基酸而鱼肉较酸,但也有说是比喻养殖虱目鱼的辛苦和焦虑。 台湾的越南配偶则有称虱目鱼为「符吉酸鱼」(C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