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带回首批月球背面样本

中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返回地球,带回了全球首次从鲜为人知的月球背面带回的岩石和土壤样本。 该探测器于周二下午降落在中国北部的内蒙古地区。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在着陆后的电视新闻发布会上说:“我现在宣布,嫦娥六号月球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家预计带回的样本将包括250万年前的火山岩和其他物质,科学家希望这些物质能够解答有关月球两侧地理差异的问题。 近侧是从地球上看到的,而远侧则面向外太空。据了解,远侧也有山脉和撞击坑,与近侧可见的相对平坦的广阔区域形成鲜明对比。 观看 | 中国嫦娥六号着陆月球背面并采集样本 中国嫦娥六号着陆并采集月球背面样本 中国中央电视台提供的视频显示了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地球并带回从月球背面收集的首批样本。 探测器着陆在月球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一个 40 多亿年前形成的撞击坑。科学家们预计的样本可能来自盆地的不同层,这些层将带有其漫长历史中不同地质事件的痕迹,例如当月球更年轻、内部活跃并可能产生火山岩的时候。 尽管美国和苏联的探测任务过去都曾从月球近侧采集样本,但中国探测任务却是首次从月球远侧采集样本。 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理查德·德·格里斯说:“这是全球首例,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从月球背面发射升空并带回样本。” 竞争日趋激烈 月球计划是中国与美国以及日本和印度等国日益激烈的竞争的一部分。中国已将自己的空间站送入轨道,并定期派遣宇航员前往太空。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嫦娥团队致贺电,称这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里程碑式成就”。 该探测器于5月3日离开地球,旅程历时53天。探测器钻入地核并从表面挖出岩石。 中国科学院地质学家岳宗宇在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出版的期刊《创新星期一》上发表的声明中说,这些样本“有望解答月球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科学问题之一:什么样的地质活动导致了月球两侧的差异?” 他们还希望探测器能带回带有月球过去陨石撞击痕迹的物质。这些物质可能有助于了解太阳系早期的情况。德格里斯说,有一种理论认为,月球就像一个真空吸尘器,吸引了太阳系早期的所有陨石和碎片,这样它们就不会撞击地球。德格里斯也是北京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的执行主任。 中国表示计划与国际科学家分享样本,但没有透露具体与哪些国家分享。 2024-06-25 14:46:32 1719374969

带领我们探索太阳系外行星的“旅行者”号任务负责人艾德·斯通去世

带领人类在太阳系进行过最宏伟、最远的旅行的 NASA 项目科学家去世了。喷气推进实验室前主任、旅行者号项目科学家 Ed Stone 6月9日去世,享年88岁。 五十年来,斯通领导 旅行者 任务,这是历史上最长的机器人太空任务,也是现代最伟大的探索之旅之一。 “你如何向帮助你实现命运的人告别?谢谢你,艾德,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天体的大门。你将永远被铭记,因为你的遗产在日球层之外永存。” 美国宇航局在其“旅行者”号社交媒体账户上表示,通常是从航天器本身的角度来写的。 我有幸亲眼见证了旅行者号的整个任务,从发射到与太阳系四大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相遇。这对孪生飞船由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建造和控制,在与太阳系四大行星相遇的 12 年里,我经常前往那里朝圣。 每次与巨型行星近距离接触时,斯通都会担任我们的向导。他主持每日新闻发布会,报告航天器的状况,概述当天发生的事件,并介绍各团队负责人。 它们会分别展示来自航天器对行星的无线电观测的最新图像或数据,以及首次近距离观测到的卫星——其中一些卫星在旅行者号发现之前我们甚至都不知道它们的存在。这只是旅行者号航天器发回的大量数据的冰山一角。 1986 年,航海者 2 号历史性飞越天王星期间,艾德·斯通向媒体发表讲话。 (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每天早上的新闻发布会上,斯通总是第一个发言。就像圣诞节早晨的孩子一样,他会打开人类从未见过的外星风景的新照片。 两艘旅行者号宇宙飞船均于 1979 年飞越木星,并于 1980 年和 1981 年飞越土星环。随后,旅行者二号于 1986 年飞越侧向旋转的天王星,并于 1989 年飞向海王星的蓝色球体——迄今为止,它是唯一一艘做到这一点的宇宙飞船。 现在,超过 200亿公里 从太阳出发,两艘航天器均已到达星际空间。 这些访问都是短暂的飞行——航天器不会在任何目的地停留,也不会进入行星轨道或降落在行星表面。它们只是像从不下车的游客一样掠过,在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之前尽可能多地拍照和进行其他测量。 旅行者号宇宙飞船让我们首次近距离观察了太阳系的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艾德·斯通于 1972 年首次加入旅行者号任务,并一直担任领导者直至 2022 年退休。在此期间,他管理着数十名在不同团队工作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操作着航天器上的整套仪器。 在这些仅持续数天的短暂飞行中,科学团队之间会发生冲突,争论的焦点是航天器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什么。一些团队想拍摄特定卫星的图像,而另一个团队则倾向于测量磁场或等离子体。斯通是头脑冷静的仲裁者和最终决策者,他的判断帮助旅行者号任务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成功。 艾德·斯通于 1972 年成为旅行者号任务的项目科学家,任职共计 50 年。在此期间,他还担任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 (美国宇航局/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 斯通的职业生涯并不局限于旅行者号。1991 年至 2001 年,他担任喷气推进实验室主任,并参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