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梁艳婷(Annabelle Liang),王凡(Fan Wang)对本文亦有贡献 每部iPhone上都有一个标签,写着「加州设计」。 这款简约俐落、深深融入现代人生活的装置,虽然确实是在美国设计的,但它的诞生地,多半是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如今,这个国家正因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的高额关税政策首当其冲,部分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甚至飙升至245%。 苹果公司每年销售超过2亿2000万部iPhone,据多数估计,约九成都在中国制造。从亮面萤幕到电池模组,苹果产品的许多零件都是在中国生产、采购并组装成iPhone、iPad或Macbook,再出口到其最大市场——美国。 对这家企业来说,幸运的是,川普上周突然宣布,将智慧型手机、电脑和部分电子设备排除在关税清单之外。 但这份宽限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随后,川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还会有更多关税:「没有人能幸免」,并指出政府正调查「半导体及整个电子供应链」。 曾是苹果公司优势的全球供应链,如今成了其弱点。 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彼此密不可分,而川普突如其来的高额关税彻底打乱了这层依赖关系,也引发一个关键问题:究竟谁更离不开谁? 救命稻草变成了威胁 苹果公司是全球最值钱的企业之一,而中国一直作为它的组装基地而获巨大利益。这不仅让中国向西方展现其制造实力,也带动了本地创新。 苹果早在1990年代便透过第三方经销商进入中国市场,贩售电脑。 1997年左右,苹果因无法与对手竞争而濒临破产,当时正向对外投资开放的中国,成了它的转机。那时,中国渴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图片来源:BBC新闻 苹果在中国的第一家门市于2008年7月19日开幕,地点位于北京市三里屯的娱乐商圈 直到2001年,苹果才正式透过一家设于上海的贸易公司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开始在当地生产产品。它与在中国营运的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Foxconn)合作,最初制造iPod,接着是iMac,最后是iPhone。 随着中国开始参与全球贸易——这其实是美国鼓励的结果——苹果在这个逐渐成为「世界工厂」的国家中拓展了规模。 当时,中国还未具备制造iPhone的能力。根据供应链专家林雪萍的说法,苹果挑选了自己的供应商,并协助它们成长为「制造业明星」。 他举例说,北京精雕科技集团如今是高速精密加工设备的领先制造商,这类设备可用于高效率地制造先进零件。这家公司原本只是切割亚克力(acrylic,压克力)的小工厂,称不上机械制造商,但最后开发出能切割玻璃的机器,成为「苹果手机表层加工的主力」,林雪萍说。 2008年,北京主办奥运,正值中西关系最热络之际,苹果在当地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此后迅速扩展至50家分店,门市外经常大排长龙。 随着苹果利润不断攀升,中国的组装生产线也愈加庞大。富士康在郑州设立的全球最大iPhone工厂,也因此有了「iPhone城」之称。 对当时飞速发展的中国而言,苹果代表的是西方先进科技的象征——简洁、原创又高端。 如今,苹果多数的iPhone仍由富士康制造,所使用的高阶晶片则来自全球最大晶片代工厂——台湾的台积电(TSMC)。此外,制造过程中还需用到多种稀土元素,这些材料被广泛用于音讯设备和摄影镜头。 根据《日经亚洲》的统计,2024年苹果前187大供应商中,有约150家在中国设有工厂。 「对我们来说,全球没有哪个供应链比中国更重要。」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Tim Cook)去年在一次访谈中说。 图片来源:BBC新闻 美好时光: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在北京一场会议中。库克曾多次造访中国,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关税威胁:幻想还是野心? 在川普第一任期内,苹果曾成功争取将中国制产品排除在关税范围之外。 但这次,川普政府先拿苹果开刀,然后才对部分电子产品暂时取消关税。他们认为征收重税能促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 「那几百万个锁螺丝、组装iPhone的劳工——这种事情将会回到美国,」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本月稍早受访时说。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上周也说:「川普总统已明确指出,美国不能再依赖中国制造半导体、芯片、智慧手机与笔电等关键科技产品。」 她补充说:「总统指示下,这些公司正加速将生产迁回美国。」 但外界普遍不看好这项说法。 苹果将组装作业迁回美国的想法「完全是幻想」,曾任苹果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的伊莱・佛里德曼(Eli Friedman)说。 他表示,早在2013年他加入该委员会时,苹果就提到要将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中国依赖,但从未考虑过美国。 佛里德曼补充说,苹果接下来十年进展有限,直到疫情期间中国严格封控、影响生产后,才「真正开始努力」。 「目前最重要的新组装地点是越南与印度,当然大多数的组装仍在中国。」 苹果未回应《BBC》的提问,但其官网指出,其供应链横跨「数千家公司、遍布50多个国家」。 图片来源:BBC新闻 中国无可匹敌的供应链,是吸引富士康等外国制造商的重要原因。 未来挑战重重 若苹果改变目前的供应链结构,对中国将是重大冲击,这个国家正试图在疫情后重振经济。 2000年代初中国想成为西方制造业重镇的很多理由如今依然成立——这能创造数十万个工作机会,并让中国在全球贸易中保持关键地位。 「苹果正处于美中对立的核心位置,而关税突显出面对这种风险的代价,」供应链顾问吉加・迪希特(Jigar Dixit)表示。 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中国未对川普的威胁低头,反而以125%关税反击美国商品,同时对多种关键稀土矿物与磁体实施出口限制,打击美国供应链。 […]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 马奇亚斯海豹岛(Machias Seal Island )在北美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点。 但这块无人居住、雾气弥漫的岩石却因其位于一个被称为「灰色地带」的区域而意义重大,该区域是加拿大和美国之间少有的存在争端的土地。 长期以来,这两个邻国和长期盟友都对美国缅因州,与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交界处的这座岛屿及其周围水域提出了主权要求,而拥有该主权会获得捕捞和销售当地珍贵龙虾的权利。 约翰・德鲁因(John Drouin)是一位在「灰色地带」捕捞龙虾已有30年的美国渔民,他讲述了每年夏季捕捞季节开始时,加拿大和美国渔民疯狂设置龙虾笼的故事。 他说:「人们确实出现了身体伤残,遭受脑震荡,头部被撞击等等。」 这些伤害是由于龙虾捕捞者被彼此的渔线缠住造成的。他说一位朋友被加拿大的渔线缠住后失去了拇指,德鲁因称这是他在「灰色地带」留下的战斗伤疤。 马奇亚斯海豹岛周围277平方英里的海域自18世纪末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1984年,国际法院裁定美国和加拿大都有权在该水域捕鱼。 这一直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在两国之间原本密切的关系中,这是一个孤立的紧张区域。 但这一切可能即将改变。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对加拿大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发表要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51个州的言论,引发了一系列新的冲突,他最终可能希望将加拿大并入美国,这种可能悬而未决。 在两国关系发生几十年来最大转变之际,他到底想从加拿大得到什么? 龙虾之战 缅因州卡特勒(Cutler)是距离「灰色地带」最近的美国城镇。这里有一些分散的房屋、一家日用品店,以及一家龙虾批发商,这也是合理的。 除了少数大城市的退休人员和度假者外,卡特勒的存在归功于栖息在近海水域的丰富甲壳类动物。对于这里的渔民来说,「灰色地带」的国际僵局是他们的日常现实,他们在缅因湾的海底撒下诱捕器,捕捉珍贵的龙虾并将其运往市场。 在龙虾捕捞季节,「灰色地带」挤满了标记龙虾诱捕器位置的船只和浮标。当水域变得拥挤,生计受到威胁时,情况可能会变得很糟糕。 图片来源:BBC新闻 有些龙虾捕捞者,如德鲁因(上图),曾在「灰色地带」遭遇过小规模冲突。 「我们喜欢这些东西吗?一点也不,」德鲁安说。他在「灰色地带」捕捉龙虾已有30年。 「我会继续抱怨,直到我无法呼吸为止。」 另一位缅因州龙虾养殖者尼克・勒米厄(Nick Lemieux)说,近年来,他和儿子们有近200个捕虾笼被盗,他将责任归咎于北方的竞争对手。 他说:「这是我们的地盘,却必须在这种环境工作。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很不爽。」 美国人指责加拿大人有一套不同的、更宽松的规则,允许他们捕获更大的龙虾。 加拿大人反驳说,美国的捕捞限额更高,并且偷偷在他们的领海捕捞。 代表加拿大边境官员的工会最近抱怨称,美国人以暴力威胁回应他们的执法行动。一些官员拒绝在「灰色地带」工作。 加拿大定期派遣维修人员,前往马奇亚斯海豹岛检查一座自动灯塔,称这是控制灯塔的证据。美国人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占领该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作为其主权的证明。 一系列边界争端 争端似乎从未消失,但在川普的第一任总统任期内,「灰色地带」事件似乎并未对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整体友好关系造成太大影响。 2017年,川普在白宫接待加拿大总理贾斯汀・杜鲁道(Justin Trudeau)时,对美加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两国之间的「特殊纽带」远不止「边界」。 然而,他的言论此后发生了急剧变化。 图片来源:BBC新闻 加拿大派工人维护马奇亚斯海豹岛上的灯塔,并称这是其主权的体现。 最近几个月,川普多次称加拿大为美国的「第51个州」,白宫还想在美加边境沿线开辟新的争议区域。 例如,9月份,川普提出了对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水资源的设计,建议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加利福尼亚州。他说:「你有数百万加仑的水从北方倾泻而下……他们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大的水龙头。」 向东约1500英里处,五大湖可能成为另一个潜在冲突地点,因为美国官员告诉他们的加拿大同行,他们正在考虑退出关于协调环境监管的条约。 而更往东,一座图书馆却意外地成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争端热点:哈斯克尔免费图书馆(Haskell Free Library)和歌剧院是专门建在佛蒙特州(Vermont)和魁北克省(Quebec)边界上的,象征着加拿大和美国之间的合作,过去对两国居民开放。 然而今年3月,美国改变了规定,加拿大人必须通过移民检查才能进入大楼,美国国土安全部声称此举是为了打击毒品贩运。 争夺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另一个争端来源。加拿大拥有丰富的稀土金属、黄金、石油、煤炭和木材,而这些正是川普长期以来所珍视的自然财富。 尽管川普否认对加拿大的木材、能源储备或制成品有任何欲望,但据报道,杜鲁道在二月份的一次加拿大商界和劳工领袖的闭门会议上表示,他对此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川普政府不仅知道我们拥有多少关键矿产,这可能也是他们不断谈论吞并我们并将我们变成第51个州的原因。他们非常清楚我们的资源,他们非常希望能够从中受益,」《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援引杜鲁道的话说。 加拿大记者、《大故事》播客主持人乔丹・希思-罗林斯(Jordan Heath-Rawlings)认为,川普想要加拿大的资源,并且他的吞并言论应该被认真对待。 「他喜欢成为那个带来大片土地的人,」希思-罗林斯说,「他可能想要北极,显然在未来几年北极将变得更加有价值。」 图片来源:BBC新闻 […]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宣告,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90天后,全球市场反弹,但美国对中国征收125%的关税已生效。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1月20日:川普在就职演说中概述了改革全球贸易体系的计划,旨在「保护美国工人」,并对外国征收关税,以「让我们的公民致富」。 2月1日:川普宣布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并对中国产品征收10%的关税。 2月3日:墨西哥和加拿大达成协议,暂停对美国征收关税一个月。 2月10日:川普宣布对所有进入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的进口税。 3月4日:白宫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 3月12日:川普宣布的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征收25%的关税生效。 3月26日:白宫宣布对进入美国的汽车和汽车零件征收25%的新关税。该关税将于4月2日起生效。 4月2日:川普表示,美国将对某些国家征收「对等关税」,并对所有进入美国的进口产品加征「基准关税」,税率订为10%。 4月5日:10%的「基准关税」生效。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 BBC新闻 4月9日:对约60个被称为「最严重违规国家」征收的关税生效;川普随后宣布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实施对等关税90天,并全面征收10%的「基准关税」;与此同时,川普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从104%提高到125%,立即生效。 4月10日:中国对美国进口商品征收84%的报复性关税生效,北京和华盛顿进一步陷入贸易战;中国同日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新申诉,中国此前曾向世贸投诉美国的新关税措施违反WTO规则,有可能进一步破坏全球贸易的稳定,要求进行磋商。 4月10日:川普宣布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暂停实施新关税90天的消息传出后,亚洲各地股市均出现上涨。 本文经《> 中文》授权转载,原文发表于此 延伸阅读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翁世航核稿编辑:张博丞 1744360283 #TNL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5-04-11 08:00:00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全面征收新关税的第二天,全球股市暴跌,预计关税将推高物价并拖累美国和海外经济成长。 追踪美国500间最大企业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暴跌4.8%,创下自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经济以来的最差单日表现。当天较早时,金融市场从亚洲到欧洲皆出现下跌。 耐克(Nike)、苹果(Apple)及塔吉特(Target)是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大型消费品牌,股价下跌均超过9%。 川普在白宫告诉记者,美国经济将会「繁荣」。他坚持对进口产品加征至少10%关税的决定将增加联邦收入,并将美国制造业带回国内。 苹果、耐克以及露露乐檬在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宣布后大幅下跌。 这位共和党总统对来自数十个国家的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其中包括中国和欧盟等贸易伙伴。 中国及欧盟分别将面对总计高达54%及20%的关税,两者于周四皆表示将会报复。 法国总统马克宏呼吁欧洲企业暂停对美国的投资计划。 关税是对从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款。川普于周三宣布的计划将把这项税款提高至百年来的最高水平之一。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对等」关税。 世界贸易组织表示「深感担忧」,估计今年贸易量可能因此萎缩1%。 交易员担心关税可能会引发通胀,并阻碍经济成长。 周五早上,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2.7%,澳洲ASX200指数下跌1.6%。韩国综合指数持平或略跌。 清明节期间,中国、香港及台湾市场休市。 周四,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4.8%,蒸发约2兆美元,道琼工业平均指数及那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下跌约4%及约6%。 对贸易战的担忧,美国股市自2月中旬以来一直处于抛售潮中。 较早时,英国富时100股票指数下跌1.5%,其他欧洲市场也下跌,与日本和香港的下跌相呼应。 消息公布后的交易日(4月3日),香港恒生指数低开560点,收盘时跌幅为1.52%。 中国上证指数开盘一度重挫近1%,收盘下跌0.24%,深证成指跌1.4%。 交易员担心关税引发通胀、拖累经济成长。 特朗普想要扭转原本由美国过去数十年来主导的自由化塑造的全球贸易秩序,但当天美股反应相当惨烈。 周四川普在白宫签署的行政命令加倍了赌注,旨在扭转原本由美国过去数十年来主导的自由化塑造的全球贸易秩序。 「我认为一切进展非常顺利,」他说, 「这就像给病人做手术一样,是一件大事。我早就说会是这个样子的。」 他补充道,「市场将会繁荣,股市将会繁荣,国家将会繁荣。」 白宫与川普的说法互相矛盾,前者坚称新关税并非谈判策略,后者则暗示「如果有人说我们会给你们一些非凡的东西」,他可能愿意与贸易伙伴达成协议。 周四,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表示,加拿大将对从美国进口的车辆征收​​ 25% 的报复性关税。 上个月,特朗普已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关税。在周三的公告中,他并未对这两个北美贸易伙伴采取新的关税措施。 企业现在面临一个抉择:自行承担关税成本并与合作伙伴合作分担,还是冒着销售额下降的风险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根据一些估计,这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美国消费者支出约占世界经济的10%至15% 虽然股市下跌,黄金价格作为动荡时期的避险资产,周四一度触及每盎司3,167.57美元的历史新高,然后回落。 美元兑多种货币也走弱。 信安资产管理(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 的分析师表示,在欧洲,这些关税可能会使经济增长下降接近一个百分点,如果欧盟进一步报复,影响将会更大。 信安首席全球策略师谢玛沙阿(Seema Shah) 警告道,若美国不作其他改变,如川普曾承诺的大幅减税,该国很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 她表示,川普振兴制造业的目标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如果真能实现的话」。 「与此同时,高额进口关税将即时拖累经济,短期内几乎不会带来什么好处,」她说。 耐克公司股价在特朗普公布关税措施后大跌。 周四,生产吉普(Jeep)、飞雅特(Fiat)和其他品牌的汽车制造商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表示,其位于墨西哥托卢卡及加拿大温莎的工厂暂时停产。 该公司表示,此举是对川普25%汽车进口税的回应,也将导致为这些工厂供货的美国五家工厂临时裁员900人。 在股票市场上,耐克是标准普尔指数受创最严重的公司之一,其大部分运动服在亚洲生产,股价下跌14%。 严重依赖中国大陆和台湾的苹果股价下跌9%。 其他零售商也出现下跌,其中塔吉特(Target)下跌约10%。 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 在川普担任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受到欧盟报复性关税,股价下跌10%。 在欧洲,运动服饰公司爱迪达(Adidas)的股价下跌超过10%,而竞争对手彪马(Puma)的股价下跌超过9%。 奢侈品公司中,珠宝制造商潘朵拉(Pandora)跌幅超过10%,酩悦轩尼诗集团(Louis Vuitton […]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美国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上月宣布有意推出「金卡」(Gold Card)签证,允许富裕外国人以500万美元(约新台币1.6亿元)购买金卡,作为取得美国公民身分的途径之一。 但川普在周三接受共和党媒体《福斯新闻》(Fox News)专访承认,担心金卡计划或会被「不道德人士」(unsavory people)滥用,将设审查机制「驱逐及退款」。这则专访播出后,反映右派质疑川普的金卡构想并不符合「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原则。 与强硬的移民政策互相矛盾 在访谈中,主持人英格拉汉(Laura Ingraham)首先问川普是否担心「不良分子」借此进入美国,川普对此政策表现退缩:「是的,我担心不良分子——如果发现问题,我们会把钱退还给他们,然后让他们离开。」 换言之,川普同时鼓吹对签证持有者作「适当」的移民审查,「你知道,当涉及到这么多人时——我认为这会非常成功。」 主持人亦暗示川普吸引富人进入国境,将会与他竞选时提及的「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政策有所抵触。她激动地质疑川普:「美国公民身份怎么能够被明码标价出售?」 川普则回应,他之所以提出该计划,正是因为他信奉「美国优先」,并声称这项政策可能带来多达100万名新移民,没有直接回应道德问题部分,亦未提供具体证据支持此说法。 美国公民身分商品化的争议 选民权利倡导者、作家罗提米・阿德奥耶(Rotimi Adeoye)在亲民主党媒体《MSNBC》直接抨击「美国公民身分商品化」的问题。 他写道,美国身份的定义,不仅取决于「谁能进来」,更关键的是「这些人如何贡献社会」,以及「他们如何融入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美国从来不只是市场经济的游乐场,而是一个由人民和历史共同构筑的国家——其价值远远超越GDP增长数字。」 他强调,那些来到美国、努力工作、建设社区并做出贡献的家庭,才是让美国梦持续存在的真正力量。 「这就是公民身份与消费主义的区别,这是国家与商业交易的根本差异。而民主党应该捍卫的,正是这种价值观。」 移民法专家质疑金卡计划可行性 川普上月提出以「金卡」取代现有EB-5投资签证,后者允许外国投资者透过在美国投资80万或105万美元来获得绿卡。全球已有多个国家提供类似的「黄金护照」计划,例如奥地利、埃及和土耳其。 他高调谈论,美国预计可向全球富人售出100万张金卡,所获得的5兆美元收入,将全部用于偿还约36兆美元的国家债务。 川普又提出希望在大约两周内开始「贩售」这种签证,引来移民法专家质疑指,总统不能自行创造新签证,必须制定新法。且若要终止或大幅修改EB-5签证计画,必须由国会采取行动,取消该条在1990年订明投资人须贡献多少钱、政府发放多少签证的EB-5签证条例。 新闻来源 延伸阅读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核稿编辑:杨士范 1742589205 #TNL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5-03-21 12:05:00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5年2月24日,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落下的第一颗炮弹开始,俄乌战争已展开三周年。在川普上任之后,美国将应对目标聚焦于中国,对于俄罗斯的威胁及欧洲盟友们的安全,已不是其首要之务。 三年来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况陷入胶着,流离失所的难民人数大约与叙利亚内战13年来累计的人数相同。在前线的军人们,看着战场从的火拼热战转向以无人机为主的战斗模式;长期坚守阵地的士兵们更是早已疲惫不堪,但是他们不但不能放弃,更是别无选择。 战争三年间,美国、欧洲与日本等国家,皆耗费巨额资金支援乌克兰,庞大的援助费用与战事导致国际能源价格飙升,使得后期欧美出现「乌克兰疲乏」现象。川普在上任后积极推动停火,「联俄制中」的转变引发各界担忧外,更开始向乌克兰施压,要求以矿产协议偿还美国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军援。普亭则多次示出善意,表示俄国拥有更多的稀土与能源,并准备与美国合作。 对此,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三周年前夕表示,「愿意放弃总统职位以换取和平」,并以总统一职交换北约会员资格。自俄乌开战以来,乌克兰便处于戒严、暂停选举的状态。面对川普的上任,泽伦斯基表示「美国的援助应被视为拨款而非债务」,并希望与美国是盟友而非调停者。 俄乌开战逾三年,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战事现况如何?各国援助的金额与战争导致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川普急于调停、推动矿产协议是在打什么算盘?乌克兰与泽伦斯基的态度为何?让《关键评论网》给你全面分析! 三年战事,对乌克兰造成哪些伤害? 其他国家受俄乌战争的影响为何? 川普及美国在打什么算盘? 乌克兰和泽伦斯基立场与态度如何?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黄湘安核稿编辑:翁世航 1740558414 #TNL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5-02-26 05:32:00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在当今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之际,加萨地区的和平稳定如同风中残烛。随着停火协议的达成,各方本应齐心协力维系这一脆弱的和平成果。然而,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却展露出再次破坏加萨停火的野心,这不仅对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更将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推向新的不确定性。 纳坦雅胡的蓄意破坏与背后动机 自从以色列接受停火协议那一刻起,纳坦雅胡及其幕僚就将此协议定位为一个有限的协议,主要目的仅仅是释放尽可能多的以色列俘虏,而非旨在全面结束战争的综合性方案。 在与川普(Donald Trump)于白宫进行了一系列会晤之后,纳坦雅胡重返以色列,准备破坏这个已然岌岌可危的停火协议,并且扩大其军队对约旦河西岸的封锁围困。他得意地宣称此次行程以及与美国总统的交流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这些成就能够确保以色列几代人的安全。 根据1月19日生效的停火协议条款,以色列和哈玛斯原定在第一阶段开始后16天内启动第二阶段42天停火协议的谈判工作,可是三个星期已经过去,这些谈判却迟迟未能启动。纳坦雅胡最初拒绝派遣代表团,前往卡达首都多哈参与第二阶段的谈判,在白宫的干预之下,他勉强派出了一个,仅被赋予讨论当前阶段技术细节权限的代表团,而毫无权力去商讨下一步行动。 区域国家的立场与反击 沙乌地阿拉伯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沙乌地阿拉伯将持续不懈地努力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若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沙乌地阿拉伯绝不会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这一立场坚定不可撼动且不容妥协。 埃及则宣布将于2月27日,在开罗举办阿拉伯联盟特别会议,针对「新且危险的发展」进行讨论,其中主要聚焦于川普威胁占领加萨之事宜。 川普政府视沙乌地阿拉伯与以色列达成的亚伯拉罕协议的重中之重,该协议始于川普第一任期期间与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巴林、摩洛哥和苏丹达成的正常化协议。 众多分析师认为,倘若沙乌地阿拉伯采取进一步行动,将会为其他穆斯林国家,包括印尼等开启与以色列建交的大门。沙乌地阿拉伯在此类协议中,核心议程较少关注与以色列的关系,更多的是与美国签订防务协议,以及获得川普支持扩展沙乌地阿拉伯的民用核电计划。 作为回报,美国将在油价和能源政策方面获取更大影响力,并且限制沙乌地阿拉伯与中国大陆的关系,自川普第一任期以来,中国大陆在该地区的外交活动大幅增加,其中包括2023年3月促成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的正常化协议。 哈玛斯的坚持与以色列的阻挠 随着以色列酝酿重新展开破坏停火协议的行动,哈玛斯表示其代表团已经准备好进行第二阶段的谈判工作。 接近巴勒斯坦谈判人员的消息人士向trop网站新闻》透露,哈玛斯继续推动释放所有被判终身监禁的巴勒斯坦囚犯,其中包括马万・巴格希提(Marwan Barghouti)和艾哈迈德・萨达特(Ahmad Sadaat),他们分别是受欢迎的政治领导人,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的秘书长,许多人相信巴格希提能在巴勒斯坦民主选举中胜出。 正如《Drop Site》此前报导,以色列在第一阶段阻止了这两人的释放,但据消息人士披露,这两人的名字列在第二阶段交换名单之上。 以色列可能仍然试图否决他们的释放,然而哈玛斯坚持,如果以色列希望其所有士兵获释,那么必须释放巴格希提、萨达特以及其他被判终身监禁的巴勒斯坦囚犯。对于许多高价值的巴勒斯坦政治或抵抗领袖,以色列坚持在释放后将他们驱逐出境。 停火协议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 自1月19日停火协议正式生效以来,以色列几乎每天都对加萨地带内部实施针对性攻击。依据加萨卫生部数据显示,过去三周内,超过110名巴勒斯坦人在这些攻击中丧命。 10日,以色列军队向靠近以色列边境的加萨北部巴勒斯坦人开火,致使至少三人死亡。纳坦雅胡声称,任何人不得接近边界,也不得返回边界,以色列将坚决执行这一规定,并且期望哈玛斯履行其所有义务,这当中就包含这一边界管控问题。 不久之后,哈玛斯武装分支阿克萨旅发言人阿布・奥拜达(Abu Obeida)宣布,由于以色列违反停火协议,该组织将推迟原定于15日释放的下一批三名以色列人,直到另行通知,除非以色列承诺并补偿过去几周的权益,哈玛斯仍将遵守协议条款,只要以色列遵守。 纳坦雅胡准备再次破坏加萨停火的行为,揭示了地区和平进程中的巨大障碍。这不仅是一场涉及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双方利益的博弈,更牵扯到美国、沙乌地阿拉伯等多方力量的复杂互动。 未来,只有通过各方真正诚意的对话与合作,才能有望打破目前的僵局,实现加萨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长期和平与稳定。 然而,从当前的情势来看,这种诚意似乎尚显不足。以色列在强硬立场下不断挑战停火协议的底线,而美国的某些提案,也未能充分考虑到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权益与合理诉求。 沙乌地阿拉伯和埃及等周边国家,虽然坚定地维护巴勒斯坦的正当权利,但在面对强大的国际压力时,其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国际社会应当更加积极地介入这一局势,推动相关各方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共同寻找一条能够兼顾各方利益、促进和平共处的道路,让加萨地区摆脱战火的阴影,走向重建与繁荣的新征程。 延伸阅读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张博丞核稿编辑:丁肇九 1739421165 #TNL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5-02-13 04:00:00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图片来源:BBC新闻 中国是全球最大生育旅游者来源国之一,川普新政在中国相关群体中引起震荡。 川普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当天签署系列行政令,收紧移民政策,包括取消出生公民权,此举引发中国计划赴美生子家庭恐慌。 1月20日总统就职典礼上,川普签署了这些行政令。一般来说这些法令将在签署后30天后生效,也就是以2月19日为分水岭,开始实施。 川普此举引起美国内外轩然大波,作为生育旅游来源大国,中国民众更热烈讨论该举措动向。在微博和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上,美国是否还是一个合适的生育旅游目的地的讨论再掀波澜,有孕产妇考虑赶在2月19日前提前实施剖腹产,或转道其它有稳定出生公民权保障的国家产子。 「大家都在等待2月20日。」一家同时在美国加州尔湾,和加拿大经营的连锁月子中心负责人告诉《BBC》,出于安全考虑,她要求匿名。 她还表示,自川普赢下大选以来,由于他再三强调移民政策以及取消出生公民权的倾向,加拿大的月子中心未来半年的预约已是爆满。相较之下,加州月子中心的生意并不如往年同期,已经预定了加州生产的孕妇则显得焦虑。 根据中国媒体报导,2007年,中国赴美生子人数仅有数百人,到2014年,人数已达5万人。此后数年,尽管缺乏官方数据,但蓬勃的生育旅游产业链,指向一个起码目前来看只增不减的数额。 川普签署行政令次日,美国20个州和地区的总检察长,和多个公民权益组织对取消出生公民权的这道行政令提起诉讼,指此举违背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这条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公民权属于所有在美国出生的儿童。 领衔该诉讼的纽泽西州总检察长官马修·普拉特金(Matthew Platkin)直言,「有信心这道行政令永远都不会生效,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史无前例的总统削弱法治的举动之一」。 1月23日,美国联邦法官约翰·考夫诺(John Coughenour)叫停了该行政令。但美国司法部随后表示,它将「积极捍卫」川普的行政令。 2022年,美国大约有15万3000名新生儿的父母既不是美国公民,也没有合法永久居留权。其中包括在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的2万4500名儿童、纽泽西州出生的6200名儿童、麻萨诸塞州出生的4200名儿童,等等。 「孕妇会否在入境时被遣返」成讨论群焦点 图片来源:BBC新闻 2023年前往美国休士顿生子的袁女士回国后,组建了多个赴美生子讯息交流群,并在多家平台上运营帐号,讲述赴美生子优劣考虑以及详细讯息。 「如果川普真心想要遏制生育旅游,完全不需要修改宪法,直接像香港一样限制双非孕妇入境就好了,」袁女士这样说。 此前,香港曾是中国孕妇生育旅游的心头好。自2003年香港放宽大陆居民个人游,赴港生子人数逐年递增,到2011年,已经突破惊人的3万5000人次。 2012年,港府明确叫停赴港生子行为,自2013年起实施。 2013年香港入境事务处在各管制站,共查到4万865名怀疑内地孕妇,其中5077名被拒绝入境。 早年出境生子的考虑有很多,除了取得公民身份,还有突破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以及单身女性生子等考虑。 在袁女士创办的赴美生子讯息互助群里,她目睹了很多已经准备赴美生子的妈妈们的担心。为了规避不确定性,哪怕提前前往美国会导致预算大幅上涨,很多预产期在三月、四月的家庭赶在1月20日川普就任前即匆匆前往美国,等待生产。 由于川普在选举期间大力宣传取消「出生公民权」,赴美生子相关话题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不小讨论声量。 在川普宣誓就任、签署行政令后,小红书上平时寂寂无人发言的大量赴美生子讯息交换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讨论美国是否还会放行、川普的政策是否会真正落地、今时今日前往美国是否还安全、新生儿是否还能获得公民身份。 在一些《BBC》浏览过的数百人讨论群组里,认为川普行政令并不会彻底执行的观念持有者占据绝大多数。但「孕产妇是否会在入境时严查遣返」是他们忧心的重点,也被认为是最容易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最接近川普本意的一种手段。 根据赴美生子的过往经验,孕妇仅需要提前办理旅行签证,入境时诚实告知海关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生产,即可被放行。生产后,在地办理国际海牙认证、美国护照和中国旅行证。 孕妇访美没有法律问题,但是以旅游为名办理签证则涉嫌违法。 2015年,美国当局对加州多家月子中心进行突击检查。 2019年,三名在加州南部协助生育旅游产业的生意人被捕。 袁女士早在2016年就开始规划赴美生子,当时她认为直接生一个有美国公民身份的孩子会让其人生起点更高,「当时都没有考虑太多生完之后的实操性」。回忆起自己2023年中在美国生产的经历,她认为,当地的人文关怀、服务质量、医学水平都让她「感受比国内好太多」,此行完全符合她的预期。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时不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赴美生子的经验,供后来者参考。 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焦虑笼罩在预备赴美生子的孕妇头上。交流群里,是否要赶在2月19日之前实施剖腹早产亦是争论的重点之一。 「在他的上一个任期里,川普也有提起取消出生公民权,当时我们建议孕产妇从拉斯维加斯入境,再辗转到加州,为了避开当时加州稍严格的海关审核,」前述连锁月子中心负责人在电话里对BBC表示,「我的建议是观望。2月20日之后,一切都会明朗了。」 川普到底能不能取消落地公民权? 图片来源:BBC新闻 川普对于移民的强硬态度可能导致新移民考虑前往别国 大多数受访法律学者对《BBC》表示,这项挑战美国宪法的行政命令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川普需要众议院和参议院三分之二的投票,以及四分之三的美国州的批准。 宪法专家、维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赛克里希纳·普拉卡什(Saikrishna Prakash) 表示:「他的所作所为会让很多人不满,但最终这将由法庭来决定。」 「这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情。」 普拉卡什表示,虽然总统可以命令联邦机构雇员(例如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做出更狭义的解释,但这将引发任何被拒绝授予公民身份的人的法律争议。 提出集体诉讼的四个州表示,总统无权修改宪法,而命令若得以执行,这些州的居民将「立即遭受不可挽回的伤害」。被剥夺美国公民身份的人,将面临驱逐出境的风险,也成为无国籍人。 华盛顿州律师雷恩·波洛佐拉(Lane Polozola)在法庭上称,川普的命令将把国家带回「我们其中一个最黑暗的篇章」。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全国法律总监Cecillia Wang此前对媒体表示,川普正在打击「美国价值的核心,无论是他对出生公民权的攻击,还是许多其他移民执法活动」。 不确定下的新选择 图片来源:BBC新闻 即便如此,川普对于移民和外来人口的强硬态度,使得焦虑情绪在留学生这样的潜在移民群体中蔓延。 正在美国攻读博士项目的湖南人Cici去年初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对方在纽约做程序员,并已购置房产,本打算今年开始将两家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但川普上台后, 「尤其是共和党拿下参众两院的背景下,我们觉得作为华人,在这里前途与飘渺,正在考虑去加拿大」。 Cici自高中起即在美国念书至今,去年完婚后本打算等博士毕业即在此生子,然而川普在竞选中对华人、对移民的不友好态度使得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是外来者,这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持有敌对态度」。 「我们希望我们的小孩出生在一个我们可以称为家的地方,有归属感,不用感觉自己是偷偷摸摸低人一等的,」Cici这样说,并表示他们已经打算将房产挂牌出售,之后转道搬至加拿大。为此,夫妻二人已经在学习法语,希望籍此入籍加拿大。 […]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Global China Unit,BBC国际部 美国总统唐纳・川普(Donald Trump)最近声称「优秀的中国士兵」正在「可爱地但非法地营运着巴拿马运河」,此言论迅速遭到巴拿马城和北京官员的驳斥。 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José Raúl Mulino)将川普的指控称为「胡说八道」,强调运河内「绝对没有中国的干涉」。 事实上,近几周来,川普威胁要以武力收回运河,指控美国船只支付「过高」的费用,这一说法也遭到了巴拿马当局的驳斥。 这条战略性的运河处理着全球约5%的海上贸易量,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营运,该机构为巴拿马政府的机构,与中国解放军无关。 然而,川普的不实断言,反映了一些美国官员对中国在运河及其周边基础设施上,重大投资的担忧。 巴拿马运河的历史 历史上,美国在建设和管理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通道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在法国未能成功建设运河后,美国获得了进行该项目的权利。巴拿马运河的建设于1914年完成。 该运河一直由美国控制,直到1977年,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签署了条约,逐步将其移交给巴拿马,川普称此举「愚蠢」。 自1999年以来,独立于政府运作的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已经对这条水道的营运拥有独家控制权。 美国和巴拿马签署的条约规定,运河应保持永久中立,但根据这项协议,美国保留以武力捍卫运河中立性的权利。 中国在运河营运中有何角色? 目前尚无公开证据显示中国政府对运河行使控制权,然而中国公司在此地的影响力相当显著。 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9月,中国占据了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物运量的21.4%,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使用者。 近年来,中国在运河附近的港口和码头上也进行了大量投资。 位于运河两侧的五个港口中,巴尔博亚港(Balboa)和克里斯托瓦尔港(Cristóbal)自1997年以来由和记港口(Hutchison Port Holdings)控股的子公司营运,分别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两侧。 该公司是香港上市的长江和记实业(CK Hutchison Holdings)的子公司,该集团由香港商人李嘉诚创立。它在包括英国在内的24个国家拥有港口业务。 位于华府的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美洲项目主任莱恩・伯格(Ryan Berg)表示,营运这些港口使「长和」能够获得丰富的潜在战略信息,包含关于通过这条水道的船只。 伯格解释:「美中之间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是种政治经济性质的紧绷关系。」他补充道:「有关货物的信息在供应链战争中将十分有用处。」 尽管长江和记并非中国国有企业,但伯格认为白宫对北京能够对该公司施加多少控制权仍然存有担忧。 长江和记未对《BBC》的评论请求作出回应。 美国阿克伦大学(University of Akron)的安德鲁・托马斯(Andrew Thomas)教授便指称,当时李嘉诚的公司竞标营运这些港口时几乎没有任何竞争者,「美国当时对这些港口并不关心,和记也没有受到任何反对,」他说。 中国的私营和国有企业也通过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加强了在巴拿马的存在,包括建设邮轮码头和横跨运河的桥梁。 托马斯形容这一「中国活动的综合体」,可能促使川普声称运河「属于」中国,但他强调,营运这些港口并不等于拥有权。 北京一再强调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以「平等、互利、创新、开放和惠及人民」为特征。 中国在巴拿马有哪些更广泛的利益?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 BBC 新闻 习近平在2018年首次外交访问巴拿马 事实上,巴拿马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得北京多年来一直在争取扩大在该国的影响力,并在这个传统上被视为美国「后花园」的中南美洲上扩展其足迹。 2017年,巴拿马与台湾断交,并立即与中国建交,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外交胜利。 几个月后,巴拿马成为首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拉丁美洲国家,这是一项价值数万亿(兆)美元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倡议。 多明尼加、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宏都拉斯也随之与台湾断交,转而支持北京。 中国慢慢地通过在巴拿马开设首个「孔子学院」,和提供建设铁路的资助来扩展其软实力。中国企业还为巴拿马记者提供了「媒体培训」。 巴拿马人怎么看? 巴拿马的华人社区民众向《BBC》表示,他们几乎没有注意到川普的声明。 几代华人家庭已在该国定居,来自中国的朵拉・高(Dora […]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汤姆.贝特曼(Tom Bateman) BBC驻美国国务院记者 川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宫预计将重塑美国的外交政策,在战争和不确定性在世界全球许多地区肆虐的情况下,他可能在许多方面做出激进的变化。 在竞选期间,川普做出了广泛的政策承诺,但通常缺乏具体细节,这些都是基于不干预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则——或者如他所说的「美国优先」。 在多场全球危机同时发生的时刻,他的胜利预示着未来在外交事务上,华府将可能出现多年来最显著的潜在断档。 现在,我们或可从川普在竞选期间的言论,和他在2017年至2021年执政期间的表现中,拼凑出他可能针对不同领域的处理方式。 俄罗斯、乌克兰和北约 竞选期间,川普多次表示他可以在「一天之内」结束俄乌战争。当被问及如何做到这一点时,他提议监督达成一项协议,但拒绝透露具体细节。 两位川普前国家安全顾问5月撰写的一篇研究报告表示,美国应该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但应将支持条件化,要求基辅进入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 为了吸引俄罗斯谈判,西方应承诺推迟乌克兰渴望已久的加入北约计划。前顾问表示,乌克兰不应放弃收复全部领土的希望,但应根据当下前线情势进行谈判。 川普的民主党对手,指责他与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交好,认为他的做法等同于要乌克兰投降,并将危及整个欧洲。但川普始终表示,他的首要任务是结束战争并减少美国资源的消耗。 目前尚不清楚前顾问的报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川普本人的思维,但这很可能为我们提供指导,让我们了解他将获得什么样的建议。 川普所谓「美国优先」的结束战争的方法,同样延伸到北约(NATO)未来的战略。北约是二战后成立的跨大西洋军事联盟,最初是作为抵御前苏联的堡垒。 北约目前有32个成员国,而川普长期以来对该联盟持怀疑态度,指责欧洲在美国的保护承诺上搭便车。他是否会真正将美国撤出北约,仍然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若如此,这将标志着近百年来跨大西洋防务关系的最重大转变。 一些川普的盟友暗示,他对北约的强硬立场只是谈判策略,旨在促使成员国达到防务开支标准。但现实是,北约领导人将十分关注他的胜利,对联盟未来意味着什么,以及敌对领导人如何看待其带来什么心理威慑作用。 中东问题 与乌克兰情况类似,川普承诺为中东带来「和平」——暗示他将结束加萨的以色列与哈玛斯的战争,以及以色列在黎巴嫩与真主党的战争——但川普并未说明具体实现「和平」的方法。 川普还多次表示,若他当时掌权而非拜登,哈玛斯就不会攻击以色列,这是因为他对伊朗的「极限施压」政策,德黑兰是哈玛斯的资助者。 总体而言,川普可能会试图恢复其政策,这包括他任内让美国退出伊朗核协议、对伊朗施加更严格的制裁,并在当时击杀伊朗最有权势的军事指挥官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 在白宫期间,川普奉行强烈的亲以色列政策,将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的首都,并将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这一举动激励了川普的基督教福音派基础选民,这是核心的共和党选民群体。以色列总理纳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曾说过川普为「以色列在白宫的最佳朋友」。 不过,批评人士认为他的政策对该地区产生了不稳定的影响。 巴勒斯坦人抵制川普政府,因为华盛顿抛弃了他们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声索——这座城市是巴勒斯坦民族和宗教生活的历史中心。 巴勒斯坦在川普促成的所谓「亚伯拉罕协议」(Abraham Accords)中更被孤立。在该协议中,以色列与一些阿拉伯穆斯林国家达成了历史性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协议,让后者不会要求以色列接受未来的独立巴勒斯坦国——即所谓的两国解决方案——这是当时阿拉伯国家达成此类地区协议的条件。参与的阿拉伯国家则获得了美国先进武器的使用权,以换取承认以色列。 巴勒斯坦人因此被孤立到了其历史上最孤立的地步,川普对以巴冲突施加影响的力量,来自进一步削弱巴勒斯坦保护自己的能力。 此外,川普在竞选期间发表过几次声明,表示希望结束加萨的战争,但他与纳坦雅胡的关系复杂,有时甚至失常,但他确实有能力对纳坦雅胡施加压力。 他还与哈玛斯有联系的主要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保持着强有力的关系。 目前为止,我们尚不清楚川普能如何在强烈支持以色列领导层的愿望与结束战争的力量之间能找到平衡。 总之,川普的盟友经常将他的不可预测性视为外交资产,但在这场已达历史性规模的危机中,在高度对抗化和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下,结果如何仍难以预测。 无论如何,川普将不得不决定如何——或是否——推进拜登政府启动的、目前处于停滞的对以外交进程,以换取加萨停火,并作为哈玛斯释放人质之条件。 和中国的贸易战 图片来源:BBC 新闻 上一次习近平和川普在北京会面发生在2017年 美国对华政策是其最具战略意义的外交政策领域,对全球安全和贸易影响最大。上一任期时,川普将中国标签为「战略竞争者」,并对一些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这引发了北京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性关税。虽然双方曾努力降低贸易争端的紧张局势,但新冠大流行爆发摧毁了这一可能性。随后两国关系恶化,川普甚至将新冠病毒称为「中国病毒」。 虽然拜登政府声称采取更负责任的中国政策,但事实上仍保留了许多川普时期的进口关税。 贸易政策与美国选民,对保护美国制造业工作的看法密切相关——尽管传统美国工业(如钢铁)长期低迷的就业率,其实是与工厂自动化和生产模式变化一样,与全球竞争和外包有关。 川普曾赞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既是「出色的」又是「危险的」,并称其为一位非常有效率的领导者,称习近平以「铁腕」控制着14亿人——这是川普批评者称他对「独裁者」的崇拜的一个证据之一。 即将回到白宫的前总统,似乎可能会摆脱拜登政府的做法,即通过加强与其它地区国家的安全伙伴关系来遏制中国。 此外,美国一直保持对台湾的军事援助,而中国视台湾为分裂的一省。川普在十月表示,如果他回到白宫,他不需要使用军事力量来防止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封锁,因为习主席知道他是「疯狂的」——一旦台海发生这种情况,他将对中国商品征收足以瘫痪中国经济的关税。 本文经《> 中文》授权转载,原文发表于此 延伸阅读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张博丞核稿编辑:翁世航 1731544001 #TNL #News #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