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南极洲到底是什么样的

长达五个月的睡衣派对。大学宿舍。内向者的地狱。 这些只是南极洲居民用来描述世界上最寒冷、最神秘的大陆上的生活的部分词语。 1959年,智利、日本、澳大利亚和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了 南极条约并承诺第七大陆将仅用于“和平目的”。因此,那里没有军事基地,尽管军用飞机和军舰可以运送人员和物资。 这意味着只有几千人可以说他们曾在南极洲生活过。 然而,尽管与陌生人同床共枕、只能洗 90 秒的澡、毫无隐私,仍有一些勇敢的旅行者相信,所有挑战都是值得的。 凯莉·尼尔森就是其中之一。 这位来自明尼苏达州的姑娘于 2007 年首次来到南极洲,在麦克默多站担任清洁工,麦克默多站是美国在南极洲的三个前哨站之一。如今,她已在南极洲度过了 16 个季节,在三个站都待过一段时间——除了规模最大、最活跃的麦克默多站,还有位于地理南极的阿蒙森-斯科特站和位于南极半岛北部的帕尔默站。 “如果我要用音乐形式来描述它,”尼尔森说,“我会说麦克默多就像粗犷、肮脏的蓝草音乐,南极就像交响乐,而帕尔默就像非常老套、有趣的流行音乐。” 成人夏令营 在 10 月至 3 月的夏季,麦克默多基地的人员多达 1,000 人,从科学家到木匠再到洗碗工。许多支持人员身兼数职。 例如,Evan Townsend, 南极旗的创造者,在那里工作期间曾在厨房、酒吧工作并管理工艺室。 “这里就是一座完整的城镇,”凯里·纳尔逊谈到麦克默多站时说道。“你可以去那里一整个季节,也见不到很多人,那些站点非常繁忙。那里总是熙熙攘攘。”这是因为麦克默多站是最大的基地,规模庞大,但也因为工作人员的轮换,因为人们会在整个季节里在其他站点之间移动或外出探险和研究旅行。 虽然有一些现代化的设施——DVD 观看室、工艺室、健身房——但基地的俱乐部氛围为社交提供了许多机会。纳尔逊组织过时装秀,有完整的走秀台,并在一个赛季中经常组建的“冰乐队”中演奏音乐。 距离麦克默多站仅三公里(两英里)的地方是新西兰的斯科特基地,工作人员有时会穿越罗斯岛拜访美国同行——参加他们的即兴演奏、读书俱乐部会议和电影马拉松。一些工作人员甚至自愿教授瑜伽、语言或其他兴趣课程。 凯莉·纳尔逊和朋友们站在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的地理南极标记处。 – 凯莉·纳尔逊 “那是我在南极洲学到的东西,嘻哈舞和泰式按摩,”克里斯·朗说。 朗自称来自“新西兰最偏远的家庭”,他一生中离家生活的时间比生活的时间要多。19 岁时,他在临时工岗位上接受了在前往南极洲的一艘俄罗斯破冰船的厨房里工作的机会。 他“非常讨厌”这份工作,但是却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在那几个月的灾难性经历中,南大洋无情的海水经常使船以 45 度角上下摆动,朗之后转而从事管理斯科特基地科学家后勤的工作,现在担任乘船游览南极洲的旅行者的支持人员。 这是一种非传统的生活,每年有半年的时间要往返于德雷克海峡以混乱著称的南美洲和加勒比海之间,但朗说他无法想象还有其他的生活方式。 Laura Bullesbach(最右边)和她在洛克罗伊港的同事。 – Bridie Martin-West/UKAHT 冰的另一边 劳拉·布尔斯巴赫在时装秀和读书俱乐部的故事中看不到自己的任何经历。她自己的南极之旅于 2024 年 3 月结束,更加平静。她是六名南极洲探险人员之一 世界最南端的邮局, 英国南极遗产信托基金会– 管理洛克罗伊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