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崛起的世界强国——密切关系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

读一下工党新的“进步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小字,你就会发现,英国在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对亚太地区的倾斜一度被工党嘲笑,但现在已被视为主流。 其主要内容——进一步的贸易协议、通过奥库斯潜艇和技术协定进行的军事合作,以及与日本和意大利的全球作战战斗机计划——都被吸收到了工党宣言中。 现在我们知道,选举后无论哪个政党领导都不会放弃倾斜。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应该保持不变。 无论谁组建英国下一届政府,都必须调整政策以适应所谓“新亚洲”的崛起。 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都是英联邦成员国,与日本和韩国等成熟经济体一起被称为“老亚洲”。 不同的国家集团——或“新亚洲”——将决定该地区下一阶段的增长和地缘政治方向。 其中包括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快速发展的东盟成员国。 但最大的一个是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在三个方面对英国具有巨大潜力,首先是人口统计。 旧亚洲的发达经济体的人口既老龄化又萎缩。 例如,韩国夫妇平均拥有约 0.6 个孩子,远低于更替率。 如今,印度尼西亚不仅拥有约 2.5 亿人口,而且拥有约 2.5 亿人口。 预计到 2050 年将增长到 3 亿。 此外,正如通常的情况一样,像印度尼西亚这样的民主政治制度所提供的稳定条件使不断增长的人口变得更加中等收入和中产阶级。 这是为英国服务业主导型经济打造的市场,根据联合国的数据,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出口国。 高盛预计,到 2050 年,印度尼西亚将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届时英国排名第七)。 由此带来的印度尼西亚综合国力的崛起,加上其传统上强烈的主权独立意识,将使印度尼西亚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在确保该地区抵御任何强加等级制或排他性地区秩序的企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自由开放的印太”这个词也许是日本创造的,但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这个词,就需要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努力来维持。 这并不意味着英国应该想象印度尼西亚会随着经济实力和地缘政治重要性的增长而简单地与西方世界观保持一致。 该国作为地区领导人的信心源于民族自豪感,是在冷战时期的独立斗争和抵制意识形态从属关系中建立起来的。 这一立场的核心是印度尼西亚在与印度和当时的南斯拉夫建立不结盟运动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对齐反射的痕迹仍然存在。 例如,印度尼西亚领导人在联合国最近的辩论中拒绝谴责普京入侵乌克兰。 然而,撇开联合国的争论不谈,今天有迹象表明,有一种微妙但明显的“倾斜”,有利于民主上志同道合的人。 印度尼西亚对于加入由 12 个国家组成的亚太自由贸易协定 CPTPP(英国最近加入了该协定)的态度更加积极; 现任国防部长兼当选总统普拉博沃·苏比安托 (Prabowo Subianto) 于 11 月与美国签署了一项防务与合作协议,预计今年晚些时候与澳大利亚也将签署类似协议。 普拉博沃将于秋季接任国家元首,大约在同一时间,我们可以期待下届英国政府的选举。 无论哪个政党领导,他们都会明智地寻找机会与印度尼西亚的倾向保持一致。 这可能主要不是从国防开始——尽管不应该排除这一点——而是更多地从印度尼西亚即将上任政府优先考虑的领域开始。 首先,应提升印尼加入CPTPP的兴趣。 正是在这方面,英国将通过取消会员资格带来的 98% 的贸易关税而获得最直接的收益。 其次,如果不与印度尼西亚合作转向更清洁的能源并远离煤炭(该国既是煤炭的主要用户也是出口国),英国不太可能帮助世界实现其既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