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新游乐设施将以首位黑人公主为主角,取代种族主义游乐设施

迪士尼公司在美国主题公园度假村开设了一个以第一位黑人迪士尼公主为主角的新游乐设施,一些迪士尼粉丝认为,这个新游乐设施可以完美替代之前基于一部包含种族主义比喻的电影而打造的游乐设施。 新的主题公园景点更新了 2009 年动画电影《公主与青蛙》中蒂安娜的故事情节,今年将在之前由飞溅山占据的空间开放。水上游乐设施的主题是《南方之歌》,这是一部 1946 年的迪士尼电影,充满了关于非裔美国人和种植园生活的种族主义陈词滥调。 蒂安娜的河口冒险保留了飞溅山的基因,是一座激流勇进,但融入了音乐、风景和受“公主”启发的电子动画人物,故事背景设定在 20 世纪 20 年代的新奥尔良。它将于 6 月底在佛罗里达州的华特迪士尼世界和加利福尼亚州的迪士尼乐园向公众开放。 “对黑人小女孩来说,蒂安娜意义重大。当一个小孩能看到一个和自己长得像的人时,这很重要,”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英语教授尼尔·莱斯特 (Neal Lester) 曾写过关于蒂安娜的文章。 2020 年 6 月,在乔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警方拘留期间被谋杀引发社会正义抗议活动后,迪士尼宣布将把其长期运营的 Splash Mountain 游乐设施改造成 Tiana's Bayou Adventure。当时,迪士尼表示这一改变已经在筹备中。但与此同时,在全球抗议活动不断之际,美国各地的公司都在重新考虑或重新命名数十年历史的品牌。 《南方之歌》是一部融合真人秀、卡通和音乐的电影,主角是一位在种植园工作的黑人老人,他向一位白人城市男孩讲述了会说话的动物的寓言。这部电影因其种族主义刻板印象而受到批评,几十年来一直未在影院上映,该公司的流媒体服务 Disney+ 上也无法观看。 迪士尼曾因几十年前拍摄的电影中出现的种族主义比喻而受到批评。1941 年电影《小飞象》中的乌鸦角色和 1967 年电影《丛林之书》中的路易王角色被视为非裔美国人的讽刺漫画。1953 年电影《彼得潘》中对美洲原住民的描述和 1955 年电影《小姐与流浪汉》中经常被视为亚洲刻板印象的暹罗猫也受到了嘲笑。 但并非所有人都相信,根据蒂安娜的故事开设游乐设施能够解决迪士尼过去存在的种族描绘问题。 迪士尼将飞溅山改造成蒂安娜的河口冒险乐园,而不是完全拆除这个景点,从而将《南方之歌》与《公主与青蛙》联系起来。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英语教授凯蒂·卡普奇曾撰写过大量有关迪士尼的文章,她表示,这两部作品都是幻想作品,但在很大程度上,它们都对它们所描绘的种族隔离时代的种族现实保持沉默。 “我们或许也会将这种想要取代而不是拆除或重建的冲动视为结构性种族主义的隐喻,”卡普奇女士说。“再说一次,这不是迪士尼的本意,但这一观察触及了迪士尼如何反映美国本质的核心。” 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创意开发高级副总裁卡门·史密斯 (Carmen Smith) 表示,设计迪士尼游乐设施的幻想工程师们总是尝试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景点,并以新的方式讲述新故事,“以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融入感”。 “我们从来不想延续刻板印象或误解,”史密斯女士 6 月 10 日表示。“我们的目的是讲述精彩的故事。” 负责该景点开发的华特迪士尼幻想工程执行创意制作人查丽塔·卡特 (Charita Carter) 表示,幻想工程师为全球观众讲述丰富多彩的故事也很重要。 “社会确实在变化,我们也会形成不同的感觉,”卡特女士说。“我们会根据社会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关注我们的故事。” 从飞溅山到蒂安娜的河口冒险的转变是该娱乐巨头对其主题公园进行的几次重新调整之一,这些调整针对的是那些故事情节被认为过时或令人反感的游乐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