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劲的就业市场正在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评论

美国巨大的就业市场繁荣可能正在助长其自身的崩溃。

劳工部的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在 2 月份增加了 311,000 个强劲的就业岗位,延续了上个月的势头,并扭转了 2022 年数月的放缓趋势。 但这种惊人的增长也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持续火爆的就业市场可能会使降低通胀变得更加困难——也更加痛苦。

Glassdoor 首席经济学家亚伦·特拉萨斯 (Aaron Terrazas) 表示:“在这一点上,好消息如潮水般涌来,感觉就像是迟来的世界末日。” “有很多焦虑 [among business leaders] 这份报告意味着利率将走高,使借贷变得更加昂贵,这将关闭消费和投资。 有一种感觉,这只是把罐头踢得更远了。”

最近一连串强劲的经济消息可能导致美联储更积极地加息,这增加了今年晚些时候经济急剧放缓的可能性,包括失业和企业倒闭。 更高的利率已经在硅谷银行的倒闭中发挥了作用。

周五就业数据公布后,华尔街紧张不安。 强于预期的就业报告和硅谷银行倒闭导致所有三大股指在周五收盘时均下跌至少 1%。

硅谷银行因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而倒闭

“这是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过山车之旅,”嘉信理财董事总经理丽兹·安·桑德斯 (Liz Ann Sonders) 说。 “很难区分看法的变化有多少是基于就业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或 [Silicon Valley Bank],或两者的某种组合。”

美联储去年一直在迅速提高利率,希望能给经济降温,从而降低通胀。 有一段时间,这似乎奏效了:通胀小幅下降,就业增长放缓,家庭和企业似乎在收缩。

经济在 2 月份增加了 311,000 个工作岗位,反映出劳动力市场持续强劲

但自 1 月以来,一系列强劲的经济数据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央行的努力还不够的担忧。 本周在国会作证时,美联储主席杰罗姆·H·鲍威尔 (Jerome H. Powell) 引用了年初以来的一系列热门数据,包括大量就业增长、强劲的消费者支出和顽固的通胀压力,这些都是利率可能不得不走高的原因——而且可能会更快.

“最新的经济数据强于预期,这表明最终利率水平可能高于此前预期,”鲍威尔周二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表示。 “如果整体数据表明有必要加快收紧政策,我们将准备加快加息步伐。”

鲍威尔称美联储可能需要更积极的加息

一些经济学家现在预计,当美联储本月晚些时候开会时,它可能会加息半个百分点——是之前预测的两倍。 由于更高的借贷成本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才能在整个经济中发挥作用,因此有人担心最终结果可能是经济放缓程度超过预期。

“两三个月前,人们认为我们可能会实现‘金发姑娘情境’——就业增长可能会放缓而不会出现大幅下滑,”穆迪分析公司的经济学家马特科利亚尔说。 “但过去几个月确实使这种说法复杂化了。 越来越明显的是,美联储将不得不加大力度。”

周二公布的新通胀数据将提供美联储进展的另一个快照,并影响其下一步行动。 去年夏天达到 9.1% 峰值的通货膨胀率已连续七个月下降,尽管人们担心这种势头可能已经停滞。 总体而言,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 6.4%。

通货膨胀再次缓解,但进一步降低价格将需要努力

周五发布的最新就业报告确实包含一些动能减弱的迹象。 随着更多人加入劳动力大军,失业率从 3.4% 上升到 3.6%。 工资增长也放缓,但尚不清楚平均时薪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经济中就业构成的影响。 上个月,雇主在零售、休闲和酒店等低薪行业增加了工作岗位,同时解雇了高薪办公室员工。

尽管如此,经济继续每月创造数十万个工作岗位,这比跟上人口增长所需的工作岗位还要多。

“就业市场的弹性是福也是祸,”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黛安斯旺克说。 “当你在今年的前两个月创造了 815,000 份新的薪水时,这是惊人的,这意味着美联储必须继续努力以减缓潜在的通货膨胀。”

硅谷银行因美国历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而倒闭

目前,美联储仍处于两个主要目标之间:保持低通胀和高就业率。 在不产生重大后果的情况下实现这两个目标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本周,两党议员就加息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的可能性向美联储主席提出质疑。 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人)问鲍威尔,如果中央银行继续加息并导致经济低迷,他会对可能失业的人说些什么。

“我会向人们解释……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严重伤害了这个国家的劳动人民,”鲍威尔说。 “我们正在采取我们必须采取的唯一措施来降低通胀。”

雷切尔·西格尔 (Rachel Siegel) 为本报告做出了贡献。

Never miss any important news.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