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率很大程度上受到缺乏早期发现的影响。在中国,超过 80% 的胃癌病例是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的,五年生存率不到 30%。但如果及早发现,生存率可以超过 90%。

目前诊断主要依靠内窥镜检查和血清标志物。然而,内窥镜检查往往不舒适且有并发症的风险,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率仅为20%左右。

针对这些挑战,中国科学院合肥市肿瘤医院的研究人员王宏志、聂金富以及山西省肿瘤医院的孙瑞芳利用人工智能开发出了一种无创、无痛的筛查方法,无需插管或成像,准确率仍能达到近90%。

这种新方法可检测游离 DNA (cfDNA),这种 DNA 来源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在血液中循环,主要通过细胞死亡和主动分泌机制释放。肿瘤衍生的 cfDNA 含有特定的基因突变,例如甲基化变化,这对于早期检测至关重要。

通常,亚硫酸盐测序用于检测此类甲基化变化。但它缺乏所需的精确度,特别是在疾病早期阶段,此时肿瘤衍生的 cfDNA 比例低于 1%。

相反,该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结合 cfMeDIP(无细胞甲基化 DNA 免疫沉淀)技术,该技术可以检测少量的初始 DNA,开发出一种检测模型,可以识别胃癌特有的 21 种甲基化生物标志物。

09:24

癌症能治愈吗?香港研发出“全球首创”疗法,逆转四期肝癌

癌症能治愈吗?香港研发出“全球首创”疗法,逆转四期肝癌

在一项涉及150名胃癌患者和100名健康对照的研究中,该方法的敏感性达到了88.38%,特异性达到了94.23%。

尽管年龄与胃癌风险之间存在关联,但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 cfDNA 浓度并无明显差异。同样,尽管男性患胃癌的可能性是女性的两倍,但 cfDNA 浓度在两性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这表明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普遍性。

研究团队还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公共数据集验证了他们的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根据 21 个基因的基因表达和甲基化准确区分肿瘤和正常样本,并且对多种肿瘤类型有效。

该项研究正在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进行应用。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表示:“它在理解肿瘤生物学方面具有重要潜力,并可能有助于开发胃癌的诊断和预后工具。”

然而,他们也指出,由于调查样本量有限,该模型是否适用于非肿瘤性胃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这两者都是胃癌的风险因素)仍不确定。

2024-08-10 09:00:14
1723282449
#一滴血就能早期发现胃癌吗中国团队有办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