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痴呆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风险超出了之前的警报范围

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爱丁堡大学和邓迪大学合作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不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相比,痴呆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各种严重健康后果的风险更高。 由国家健康与护理研究所 (NIHR) 资助并于今天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中风、血栓、心脏病、心力衰竭、骨折、肺炎和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较高(2004 年 17 月 17 日) /24) 尽管存在安全问题,抗精神病药物仍然广泛用于治疗痴呆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如冷漠、抑郁、攻击性、焦虑、易怒、谵妄和精神病。 此前针对这些症状开出抗精神病药物的监管警告是基于中风和死亡风险增加的证据,但在痴呆症患者中其他不良后果的证据并不那么确凿。 为了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着手调查可能与痴呆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几种不良后果的风险。 感兴趣的结果是中风、主要血栓(静脉血栓栓塞)、心脏病发作(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不齐(室性心律失常)、骨折、肺炎和急性肾损伤。 利用英格兰相关的初级保健、医院和死亡率数据,他们确定了 1998 年 1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间,有 173,910 名平均年龄为 82 岁的痴呆症患者(63% 为女性)在诊断前一年没有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 35,339 名患者在痴呆症诊断之日或之后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然后与最多 15 名随机选择的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进行匹配。 最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是利培酮、喹硫平、氟哌啶醇和奥氮平,它们几乎占所有处方的 80%。 还考虑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的个人特征、生活方式、既往医疗状况和处方药物。 与不使用相比,除室性心律失常外,抗精神病药物与所有结局的风险增加相关。 例如,在治疗的前三个月,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的肺炎发生率为 4.48%,而非使用者则为 1.49%。 一年后,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的这一比例上升至 10.41%,而非使用者的比例为 5.63%。 与非使用者相比,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者发生急性肾损伤(风险增加 1.7 倍)、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增加 1.6 倍)的风险也很高。 对于几乎所有结果而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第一周的风险最高,尤其是肺炎。 研究人员估计,在治疗的前六个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会导致每 9 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增加 1 例肺炎病例,每 167 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增加 […]

重新评估直接口服抗凝药在心血管治疗中的作用

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治疗方法。 对于许多心房颤动或静脉血栓栓塞患者来说,DOAC 是优于维生素 K 拮抗剂 (VKA) 的首选治疗方法,因为后者颅内出血的风险更高,给药方案也更复杂。 然而,新的研究表明,DOAC 不应成为每位需要治疗或预防血栓的患者的一线治疗。 布莱根妇女医院(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分校的创始成员之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系统概述,讨论了 的功效 DOAC 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 本综述利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将 DOAC 与其他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方法进行比较。 尽管在许多常见情况下使用 DOAC 都有其优点,但该手稿提供了临床试验的有力总结,表明 DOAC 在机械心脏瓣膜、血栓性抗磷脂综合征、与风湿性心脏病相关的心房颤动以及栓塞性中风患者中表现更差来源不明的。 作者还强调了存在不确定性的临床情况,并展望未来更好的证据生成。 我们在此回顾的结果对于优化抗凝治疗和改善临床实践中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为什么 DOAC 在某些情况下不如护理标准有效或安全。” Behnood Bikdeli,医学博士、理学硕士,来自布里格姆心脏和血管中心 来源: 布莱根妇女医院 期刊参考: 贝贾尼,A., 等人。 (2024)。 何时直接口服抗凝剂不应成为标准治疗。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doi.org/10.1016/j.jacc.2023.10.038。 2024-02-24 04:16:00 1708748475 #重新评估直接口服抗凝药在心血管治疗中的作用

三分之二的低风险 PE 急诊就诊被不必要地承认

要点: 急诊室 (ED) 患者的出院率 急性肺栓塞 2012年至2020年,美国的PE(PE)保持不变,包括那些低风险且可以在门诊环境中进行管理的PE。 方法: 最近的数据表明,选定的低风险肺栓塞患者可以在医院外接受治疗和监测。 该研究通过检查 2012 年至 2020 年国家医院流动医疗调查的数据,采用了系列横断面分析。 总共分析了 1,635,300 名因急性肺栓塞到急诊室就诊的患者(平均年龄 57.7 岁)。 主要终点是因急性肺栓塞而导致患者直接从急诊室出院的急诊室就诊比例。 带走: 总体而言,30.7% 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在 9 年内从急诊室出院。 排放率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但 2012 年至 2014 年期间为 38.2%,2018 年至 2020 年期间为 33.4%。 随着时间的推移,急性肺栓塞的急诊出院率没有增加(调整后的风险比,每年 1.01;P =.85)。 根据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PESI;35.9%)、简化 PESI 评分(33.1%)或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标准(34.8%),低风险患者的出院率相似,并且多年来保持稳定。 在实践中: 作者总结道:“这些发现表明,尽管有临床证据和指南建议,但急性肺栓塞的门诊治疗仍未得到充分利用。” 来源: 这项研究由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 Nathan W. Watson 领导。 发表 2024 年 1 月 30 日, […]

最新研究的好消息

发表在期刊上的一项研究 科学报告 研究表明,摄入黑巧克力可以显着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多因素造成的、没有明确原因的高血压。 学习: 黑巧克力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孟德尔随机研究 背景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 2019年估计心血管疾病病例总数为5.23亿例,其中中东和北非患病率最高,中亚和东欧死亡率最高。 鉴于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进行了几项研究来确定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一些小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黑巧克力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黑巧克力中发现的三种主要黄烷醇,包括原花青素、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已知对心血管系统有有益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利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讨了黑巧克力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 孟德尔随机化使用已知功能基因的测量变异来检查观察性研究中可改变的暴露对疾病的因果影响。 学习规划 科学家们从 MRC 综合流行病学部门(布里斯托大学)网站获得了黑巧克力摄入量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摘要级数据。 该数据包括 64,945 名欧洲血统参与者。 他们确定了 21 个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作为预测黑巧克力摄入量的遗传工具变量。 工具变量是一种不应该对结果产生任何直接影响的变量。 此外,科学家们还从各种公开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获得了心血管疾病的汇总数据。 他们同步了黑巧克力摄入量和心血管疾病的数据集,以调整两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等位基因的方向。 然后,他们分析了这些数据,以确定基因预测的黑巧克力摄入量与 12 种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房颤动、非风湿性瓣膜疾病、非缺血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脏病等。高血压、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风、缺血性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他们还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评估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的稳健性。 重要观察 研究结果表明,摄入黑巧克力可以显着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 研究中观察到黑巧克力摄入量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之间存在暗示性负相关。 没有观察到黑巧克力摄入量与其他测试的心血管疾病有显着相关性。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表明,基因预测的黑巧克力摄入量与较低的原发性高血压风险显着相关,并暗示与较低的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相关。 现有证据表明,黑巧克力中的黄烷醇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促进血管舒张,并通过增加一氧化氮的释放来防止血小板聚集。 黄烷醇还具有有效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 黄烷醇的所有这些活性被认为是健康心血管系统的主要贡献因素。 本研究使用的高血压数据包括继发性高血压病例,其本质上是肾脏疾病、肾血管疾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一些内分泌疾病的表现。 然而,该研究并未调查这些疾病与黑巧克力摄入量之间的任何因果关系。 因此,科学家建议人们不应仅依靠黑巧克力来预防原发性高血压。 相反,原发性高血压高风险人群可以用黑巧克力代替不健康的零食,以改善心血管健康。 正如科学家所提到的,本研究使用了小样本量的暴露数据。 所鉴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也未能达到常规的全基因组显着性阈值。 然而,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性可以被视为有效的工具变量,因为它们的 Fisher 统计量(方差比的度量)值大于 10。需要大于 2.5 的 Fisher 统计量值才能拒绝原假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