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了大人物的我们,决定成为简单的人》:想要以少许金钱过得快乐,有件事绝对不能跳过不做-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句子:我是什么? 对于不想做的工作要设下辞职期限 想要以少许金钱过得快乐,有件事绝对不能跳过不做。那就是「辞掉不想做的工作」。 我发现许多以节约为主题的书籍和资讯都忽略了这一点。 以下纯属个人心得,我发现不靠自己不想做的工作维生,一个人只要五万日圆就能活得开心。如果你找的正职是你不想做的工作,根本不可能每个月只花五万生活。 原因在于当你从事不想做的工作时,会慢慢累积压力,而为了宣泄压力就须藉由花钱,让自己保持身心平衡。这是许多人目前的处境,也是始终难以消除金钱不安全感的真正原因。你不但无法辞去感到痛苦的现职,生活的窘迫更是时时刻刻困扰着你。 第三章会从我的个人经验出发,分享如何摆脱讨厌的工作,以及不靠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赚钱的秘诀,希望能带给各位一点启发。 容我先整理前面阐述的重点,想要活出自我,就必须以少少的钱生活;为了达到目的,则须努力摆脱不想做的工作,找其他工作赚钱。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要是无法以少少的钱生活,就无法降低赚取生活费的工作门槛,自然很难摆脱讨厌的现职;反过来说,若想以少少的钱过日子,就不能从事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否则会走进死胡同。 所以,我的策略是设下期限,辞去自己不想做的工作,同时亲手开创其他工作,也就是副业。 以我为例,我辞去辛苦的海外业务工作,选择还算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但这么做只能让我摆脱一部分讨厌的现况。 无论是在固定的地点与时间工作、听从他人指示、和从未谋面的人讲电话,都让我感到痛苦。 于是我决定「这份不想做的工作只忍耐三年,在这段期间努力磨练生活自给技能,学会以少许金钱生活。尝试副业,靠其他工作赚钱」。 在我付诸行动之后,神奇的事发生了。 由于下定决心只做三年,我的内心产生「反正三年后就要离开这里」的想法,也开始敢在公司里主张个人意见。 我在第二家公司任职时,部门里每个人几乎每个月都加班四十小时。平日上班时间我会专心做分内的职务,但从进公司第二天起,我坚持准时下班。 若是以前的我,会在意他人目光,和其他同仁一样每个月加班四十小时。 不仅如此,我也不在乎因此受到苛责。我会虚应目的不明的任务,中午休息时间一个人吃便当,完全不参加同事邀约的餐会,也不陪上司打高尔夫球。 当然,既然只是受雇的员工,为别人做事,不可能躲过所有讨厌的事。 还好我早早就设下忍耐期限,我觉得「被同事讨厌也无所谓」,反而可以切割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 写到这里,各位可能觉得我在公司像一颗肿瘤,毫无益处。其实,我早就跟公司坦白一切。 我跟他们说我会准时完成交代的工作,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让别人感觉不舒服。其他同事遇到问题时,我也会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协助。只要坚持职场伦理处世,安于自己的原则下工作,一些琐碎小事对于职场的人际关系并不重要。 幸运的是,我在第二家公司工作时,并没有感到很痛苦,也不至于身心疲惫,还成功地将生活成本降至每月八万日圆。 这是人生百年时代中的三年。 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一想到「只要忍耐三年即可」,心情顿时豁然开朗的感觉。我刚出社会的时候,还认定自己非得从事讨厌的工作好几十年不可,如今想法已经完全不同。 不可讳言,并非忍耐三年之后,人生就会变得一帆风顺。辞去了不想做的工作,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教人感到不安。 无论如何,知道自己在某个时间点后就不用再做讨厌的工作,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感到安慰。 结果,我做了两年就辞去第二份工作。 书籍介绍 本文摘录自《成不了大人物的我们,决定成为简单的人》,晴好出版 作者:我什么译者:游韵馨 momo网路书店 Readmoo读墨电子书 Pubu电子书城结帐时输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优惠(成人商品、实体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内,不得与其他优惠并用) 透过以上连结购书,《关键评论网》将由此获得分润收益。 这辈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这不是任性,也不是逃避,而是每一天都在学习,如何用少少的钱,活出丰足的人生。 「我不富有,但我和妻子每天都很快乐。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用一点点钱努力过得开心』。 」成不了大人物的我们,决定做简单的人 ——我们这个世代可能是遭到诅咒了吧?——为什么社会总是要我们否定自己真正想活出的人生? 从小到大,我就被灌输要当个普通人。努力念书考大学,成为上班族,和大家一样在社会上打滚,也和大家一样常常觉得痛苦又无能为力。尽管毕业后进入大公司任职,却做着一份与个性牴触的工作,一面辛苦工作一面还学贷,身心都快崩溃了却没有勇气辞职。然而,我下定决心转职时的那段休假,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那是个相当平凡无奇的一个月。但我终于发现,我想追求的只是一种「这辈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的人生。 无需成为大人物,也能拥有不为金钱烦恼的简单幸福! 追求80分的人生就好 通过副业省钱 设立离职期限,在这段期间亲手开创其他工作 建立产生自信的心理机制 重新思考何谓「瞬间最大风速的奢侈」定义 让平凡无奇的日常产生质感 失去喜爱的事物时,才去找下一个想好好爱惜的物品 学会应付羡慕他人的情绪反应 努力朝理想的自己迈进 我从此卸下了身上所有沉重的包袱,澈底整顿人际关系,同时经营起自己的事业。我的生活开销也大幅下降,从每月20万日圆降到6.5万日圆。 关键不在于屏除欲望,而是将钱花在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物上! 不是因为做不下去离职,而是先厘清自己「不想做什么事」,以及「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其绞尽脑汁提高人脉或影响力,不如想办法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让别人开心! […]

《远距团队》:什么是「团队文化」?有点类似你看见树木却很难描述整座森林-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凯文・艾肯贝瑞(Kevin Eikenberry)、韦恩・杜美(Wayne Turmel) 什么是团队文化? 茱莉亚努力学习领导力方面的知识。她认为她能够相对快速地在组织中崛起,归功于她在理解如何领导和应用领导力概念方面的勤奋和严谨。团队文化是她读过的主题之一。尽管许多主题对她来说已经变得愈来愈清晰,但还是有一些主题,例如文化,仍然有点神秘。她还在努力理解团队文化与她日常工作之间的关系,以及作为一名领导者,她该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造福她的团队和组织。 有些词语,包括团队文化,成了时下的流行语。它们之所以成为行话,是因为它们很重要,也或者有很多人对其概念很感兴趣。随着它们被过度使用,就失去了大部分的意义。茱莉亚就是这样觉得的——她很聪明,而且愿意学习;然而,当会议中提到团队文化这个词时,她只会像其他人一样微笑着点点头而已。 茱莉亚并不是唯一一个有这种感觉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的词义并不完全清晰,而且已经被过分复杂化了。我们现在就要改变这种情况。 你是否曾漫步于森林小径?如果有,你就会知道,即使你能看到眼前的树木,但还是很难描述整座森林。在那一刻,对你来说,森林就是树木——因为你看到的只有周围的树。当你的眼里只有……树木的时候,就很难辨认出树木排列的样子、范围和更大的视角。 团队文化就有点类似这样。你每天上班,看到的只有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意识到某些规范或方法,就只是公认的现实而已;它们是「我们在这里的工作方式」。如果你在好几个地方待过,你可能会开始看到不同地方之间的差异,假使真是如此,你就开始「懂得」团队文化的涵义了。 团队文化? 虽然这个概念很简单且无所不在,但我们还是要为团队文化下个定义,并举几个例子,然后分享一些与它相关的其他重要观点。团队文化是…… 我们在这里做事的方式。这是我们最简单的定义。如果你想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迅速取得成功,就要找一个能帮助你了解这一点的人。这不仅仅是原则和流程的问题。说明组织信念的纸本内容固然重要,但没有白纸黑字写明的东西更有力量。在培训时和流程里写的「我们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回覆客户的电子邮件」是一回事,但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够真的得到回应呢?一个团队的文化包括不成文的规则和常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办公室政治动态,既有所助益,也有不利之处。 我们被告知(然后又告诉别人)的故事。如果你在组织中反覆听到的官方和非官方故事,都是关于员工为顾客服务的英勇事迹,那就反映了公司对客户服务的重视程度;但要是你听到的故事,是为了达成业绩而不顾标准地出货,这也传达出某种讯息。每个组织都有这样的故事,它们所传递的讯息会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对了,那么当我们听到一个故事时,我们会怎么做?我们会再告诉其他人。如此一来,文化就会变得更加深入。 让你获得升迁的行为。人们获得升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会为了追求个人地位和荣誉而六亲不认吗?或因为在公司价值观中忠诚是一种优点,因此升职是依据其在职的年资或服务年限?还是人们之所以升职,是因为他们有能力胜任下一个工作岗位?促成升迁的行为——也就是定义成功的行为——是团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关于哪些行为会让你获得升迁的认知,至少与实际情况一样重要。 受到认可的事情。在公司通讯、每季的全体会议上提及的,或在你的绩效考核中获得认可的事情都很重要。如果这些线索都提到了个人的成就或努力,那它很可能比网站上或价值观声明中的所有「团队合作」口号更为重要。 组织所秉持的价值观。大多数组织,无论其规模大小或历史悠久与否,都有一套明文规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被挂在会议室墙上、在新人培训和入职流程中被讨论,并自豪地张贴在网站上。这些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但只有落实到实际生活中,才能具体呈现。 无论白纸黑字写着的是什么内容,确立了真正的价值观的,是故事、例子和个人观察。这些付诸行动的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基石。 除了上述的定义说明之外,这里还有一些关于文化的其他真理。文化它: 无所不在。没有什么组织、团体、团队或家庭是没有文化的。家庭聚会和假日会发生什么、会提供什么食物等等,你都知道。我们通常称之为传统,但其实这就是文化——我们在这里做事的方式。如果你去参加不同家庭的类似聚会,你可能会感到茫然和稍微不自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就是来自文化的差异。 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正如同没有树木就没有森林一样,没有人就没有文化。但是一旦有了人类,他们就会开始互相了解,并确立不成文的行事方式。人们会带着自己的价值观、人格、性情和过去的经历;所有这些因素融合在一起后,创造出一种以前不存在的文化。 会不断地改变。当情况、参与者、环境或情境改变时,文化也会随之改变。假使有人结婚后开始参加家庭聚会,文化就会稍微变化。若有人为节庆晚餐聚会带来一道新菜,后续又带了第二次的话,之后大家就会有所期待。尽管这些变化可能很小,甚至一开始几乎察觉不到,但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文化是可以、而且确实是在改变的。 不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这一点很重要!尽管文化会自然而然地转变更迭,就像它无需计画就成形了一样;但它是可以改变、改进和调整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做法,来调整并打造我们想要和需要的文化。这是你的团队和组织未来成功的关键之一。 团队文化的层面? 凯文在密西根州西部长大,距离密西根湖以东约十英哩。这个庞大的水域在一年的各个季节都会改变当地的气候。湖边的气候与他的农场气候不同——夏天在湖边较凉爽,而农场则比较温暖;冬天却可能相反。距离密西根湖愈远,这种差异就愈明显。甚至在同一个田野范围内——在丘陵和低地之间——不同位置的差异更大。 因此,虽然密西根州梅森郡有自己的气候,但根据特定的地理位置也会有各种微气候——许多微气候的存在。这些微气候都与密西根州梅森郡的大气候完全不同;而密西根州梅森郡的大气候,又与华盛顿州梅森郡(靠近西雅图)的大气候相去甚远。 相同地,你的组织也会有很多种文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说有两种类型: 大文化(Macroculture):指的是整个组织的文化规范。这是基于组织的信仰、经验、传统和历史而形成的。 微文化(Microculture):指的是个别团队的文化规范、行为和期望。这是我们每天感受和体验到的文化。 就像我们的气候例子一样,微文化与大文化相辅相成,但又可以拥有显著的差异。不同团队、部门、国家等都可能存在多种微文化。我们将在第九章对所有这些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小结 团队文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尽管它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看不见的,但却强大而无所不在。我们认为团队文化就像一根推动着我们组织或团队的无形大杠杆,影响着生产力、员工留任率、顾客满意度……几乎所有的一切。一旦你看到了这根杠杆,就可以开始调整它,让组织朝着新的方向前进。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你不需要举起地球,而是只要让你的组织动起来就好。只要你理解了什么是团队文化,你就拥有了创造这种变革的杠杆。 但团队文化从何而来?谁决定团队文化是什么,什么属于(或不属于)做事方式的一部分?制定规则的又是谁?答案很简单——就是身为该团队文化一分子的每个成员——但我们是如何实现的,却又更加复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书籍介绍 本文摘录自《远距团队:打造沟通无碍合作无间的成功团队》,时报出版 作者:凯文・艾肯贝瑞(Kevin Eikenberry)、韦恩・杜美(Wayne Turmel)译者:林幼岚 momo网路书店 Readmoo读墨电子书 Pubu电子书城结帐时输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优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实体、成人及指定优惠商品,不得与其他优惠并用) 透过以上连结购书,《关键评论网》将由此获得分润收益。 非关距离,向心力才是王道!本书将协助管理者:重新设计你的团队;打造希望及需要的文化愿景,并向它迈进! 远距团队就是:无论身在何处,均能透过有意识的团队文化、积极的能量、合作、创新和人际关系,来携手努力实现共同目标的一群人。 只要利用沟通、合作和团结的三个C模型,领导者都将能克服例如距离偏见(proximity bias)和日渐恶化的社会关系,打造一个人人得以平等参与及提升价值的工作环境。 三个C指的是: 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ohesion 沟通(Communication)——沟通虽然是生而为人的一个基本部分,但它也是成功工作的重要基础。没有它,团队就会瓦解。 合作(Collaboration)——远距领导者一直被误导的想法,若想要拥有合作的团队,就必须先有实体的在场(physical presence)。但事实上,距离的远近与合作的成功没有关系。 团结(Cohesion)——此面向包含明确非结构性的构面,例如关系、信任和责任感。虽然难以衡量,但一个团队的团队对其成功十分关键。 各个层级的领导者将利用这个框架,来学习评估、设计并发展其沟通管道与远距合作的方法,以及促进团结的能力,来建立成功的远距团队。虽然混合型态的团队文化会有所不同,但只要方法得当,它可能会比以往的文化更适合我们。 本书可以协助你: 为现今的世界趋势设计适合的工作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