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搜索“一带一路”项目,结果很多,从铁路、港口、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到智能手机、家电等消费品。 甚至还有关于它的歌曲。
中国官员表示,“一带一路”十年来累计吸引投资近1万亿美元,推出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就业岗位,使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
了解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最新新闻和观点, 今日世界紧缩 是唯一的 确实 国际时事通讯。 在此注册。
然而这些数据缺乏来源和细节,让研究人员不知所措。 例如,中国官方发布的路线图(中央电视台 和 新华社y) 并不相同,肯尼亚包含在后者中。 另一个例子是2013年该倡议发起之前开始的商业投资数量,但此后被贴上“一带一路”项目的标签。
北京从未明确界定该倡议的边界。 没有预算机构和协调部门,缺乏评估机制。 直到2019年,中国国家发改委才成立“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2022年才对外公开。
相关预算为部门预算,并非全部项目预算。 即使在“一带一路”网络中,也看不到单个项目的数据,而是整体的进出口额。
模糊性被用来欺骗。 一方面,地方政府和中国企业希望利用“一带一路”的名义来表明自己得到中央政府的支持或忠于北京的利益。 另一方面,政府默许了这些滥用行为,并期望让“一带一路”看起来像一个宏伟的项目。
实际足迹与政治影响力
2023年版正式书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 形容这一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这个最初的商业项目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部分。 但“实践”却如此模糊,很难具体评估。 在他的书中 一带一路,中国力量遇见世界,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艾克·弗雷曼 (Eyck Freymann) 写道:“基础设施项目的集成程度远不如通常报道的那样。 事实上,对中国政府来说,“一带一路”的实际足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政治影响力。”
中国 一直努力为潜在合作伙伴塑造开放、包容、互利的形象
中国媒体最初使用“战略”一词来描述“一带一路”,但后来被要求将其改为“倡议”,强调英语海外传播的重要性。
外界学术论文和评论经常将“一带一路”视为帮助中国企业获得贷款、中国树立国家形象、领导人建立影响力的品牌名称。
海铁联运列车用于在福建省洛屿作业区运输铁矿石。
“倡议”的历史
该倡议最初被称为“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在 2013 年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宣布的,旨在通过机场连接欧亚贸易网络,“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 海港和铁路。 借鉴古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一带”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海港的“海上丝绸之路”。 该项目很快扩展到包括发电厂、矿山、数据中心和5G网络,并增加了通往西非和拉丁美洲的新航线。 现在,该路线的其他版本已完全纳入北京的信息传递中,包括健康丝绸之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广泛用于口罩和疫苗外交)和绿色丝绸之路,也已宣布。
2013年以来,已有151个国家(主要是亚洲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2023年12月,有消息称,2019年加入的意大利将不会续签该协议。 然而,中国官方媒体对此事保持沉默。 加入以来,意大利对华出口增加34亿欧元,同期中国对意大利出口增加258亿欧元。
许多在该倡议下接受中国融资的国家现在 面临严重的债务困扰。 根据 AidData 研究所的数据,2010 年,中国海外贷款中只有不到 5% 用于支持陷入困境的借款人,而到 2022 年,救助贷款的比例将上升至 60%。
荣鼎集团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对外贷款在2016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下降。 习近平2018年宣布总体布局完成后,投资大幅减少,只青睐“小而美”的项目。
2020年和2021年共追踪了28笔中国对外贷款,总额达105亿美元。 根据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的中国海外发展金融数据库,这一数字还不到 2016 年的八分之一,也是 2008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融资支持的项目也趋于集中; 2021年的贷款仅涉及公共管理和交通运输两个部门。 后者只包括一个项目:孟加拉国的一条高速公路,该项目早在新冠疫情大流行之前就开始了。
寻求正面形象
中国在打造“一带一路”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一直努力为海外合作伙伴和民众塑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形象。
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召开前夕,微信上流传了一套记者报道指南。 其中包括未经政府授权不得发布地图、用较温和的“倡议”取代激进的“战略”一词,以及不过度将“一带一路”描述为一种手段。 输出中国过剩产能。 该指导方针还要求记者强调“一带一路”的好处 对于沿线国家。
中国官方媒体从2015年开始使用英文宣传该倡议, 中国国际电视台, 中国日报 和 新中国电视台(新华社) 此后,他们在 YouTube 帐户上发布了约 65 个“一带一路”视频。 这些宣传材料往往以儿童或青少年为主角,展示该倡议的无害性和开放性,同时利用歌唱、奥运会等元素来强调社区性。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与中国通常的叙事不同,“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塑造一个“一带一路”国家的形象。 充满信心地前进 并愿意分享其财富。 学者们注意到 中国日报的 ”睡前故事” 系列和 中国国际电视台 2017年》新“一带一路”广告“以外国血统的金发儿童为主角,试图淡化中国的威胁并掩盖北京的角色。然而,视频中的商业合同和政治口号阻碍了这种幻想。
音乐也很常用。 中国国际电视台 邀请老挝歌手创作一首阐释“一带一路”的歌曲,同时 新华社 其《一带一路全球歌声》音乐视频展示了各国的一带一路项目。 的一集 央视的 英语 理解习近平的道路 表示,“一带一路就像不同国家一起唱歌”。
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国内公民的需求
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研究员艾克·弗雷曼认为,尽管中国不断声称“一带一路”是一项多边协议,但外展材料中并未显示出两个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独立互动。
外语、英语 宣传 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可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 2017 年 新华社 调查显示,只有 50% 的国际媒体使用超过 10 个 新华社 每月发布新闻稿,不使用的原因包括“宣传太多”、“叙事技巧差”和“信息不多”。 同年,一个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调查发现,虽然63%的非洲受访者看到了中国的积极影响,但“非洲之间的语言 中国和非洲 只是钱。”
亏欠中国
国内“一带一路”宣传几乎无处不在,在历史书、官方媒体社论和社交媒体上都能找到。 2017年,中国教育部发布新历史教科书,将丝绸之路作为单独的课程名称,为汉武帝战略性地塑造了贸易路线,增加了更多的爱国评论,甚至延长了具体的丝绸之路路线。 古代丝绸之路。
艾克·弗雷曼认为,此举是为了通过历史来证明中国海外投资的合理性,并通过将习近平的历史地位与汉武帝的历史地位并列来增强对习近平的个人崇拜。 学者们发现,中国经济民族主义的首要目标是“不是征服外部世界,而是满足国内公民”。
它已成为中国实力的象征,也是习近平个人的荣誉徽章。
“一带一路”似乎已经成为“中国梦”和中国力量的象征,也是习近平个人的荣誉徽章。但在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的同时, “新丝绸之路”一词 不是来自中国; 它于1998年首次出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外交词汇中。
2023年初,与台湾友好的洪都拉斯终止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与此同时,洪都拉斯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协议,并发表主权声明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包括巴拿马(2018年)、多米尼加共和国(2018年)、所罗门群岛(2019年)、基里巴斯(2020年)和尼加拉瓜(2022年)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因签署“一带一路”而与台湾断绝了外交关系和道倡议。
2022年,中国发起了由约70个成员国组成、得到联合国支持的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GDI),这被视为中国发展国际影响力的尝试。
GDI 成员名单并未公开,但 金融时报 找到了其中20个,发现2013年至2020年间,他们在联合国大会上至少有75%的时间投票支持中国。 他们都是“一带一路”的签署方并拥有 欠中国巨额外债。
“虽小但很美丽”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 坦克 追踪2013年以来中国外债激增情况发现,一些国家对华债务超过其GDP的20%。 老挝的债务占GDP的84%。 大西洋理事会全球中国中心的学者认为,通过“一带一路”和GDI建立中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并不容易。 它可以在联合国赢得选票,但不是真正的 国际外交影响力。 尽管中国的经济举措可能很有吸引力,但其政治影响可能不会顺利推进。
AidData研究所发现,截至2021年,35%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涉及腐败、过度债务和/或劳动力剥削。 自2020年以来,公众和媒体对中国的支持普遍下降,即使是在过去普遍对中国态度和贸易相似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也是如此。 报告认为,虽然“一带一路”国家的下滑相对温和,但公众和媒体情绪的整体恶化迫使政治精英因担心自己的选票而与中国保持距离。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主任包树军告诉记者 人民日报 过去10年,“一带一路”在设施联通、政策沟通等方面取得了五项成果,但“小而美”的项目将成为“优先”。
受外债不断增长和逾期以及国内经济收缩的制约,“小而美”成为未来“一带一路”项目的关键和方向。
学者们表示,尽管前景喜忧参半,但“一带一路”倡议几乎没有减弱的迹象。 与中国的贸易仍然是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带一路”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北京的行动,还取决于东南亚其他国家以及美国提出的替代贸易合作计划。
来自您网站的文章
网络上的相关文章
1706162422
#中国一带一路十年宏大的计划纯粹的民族主义模糊的未来
2024-01-24 22:1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