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恩(Dan Roan),BBC体育主编

来自台湾的林郁婷和阿尔及利亚的凯莉芙(Imane Khelif)在巴黎奥运会拳击台上双双夺得金牌,再次引发性别争议运动员是否符合女子比赛参赛资格的全球关注。

这一争议盖过了拳击赛事本身,在奥运期间数次占据了全球媒体头条。

闭幕式上,两名运动员担任了各自所在运动队的旗手。

巴黎奥运的闭幕,并没有给这一争议画上句号,以下是这一争议涵盖的一些具体问题:

她们如何能在奥运夺金却不能参加世锦赛?

世界拳击锦标赛由俄罗斯人担任掌门人的国际拳击总会(IBA)主办,该组织剥夺了上述两名拳手的参赛资格,据称原因是根据一些教练的投诉而进行「性别测试」后,她们不满足「参赛资格标凖」。

国际拳击总会称,2022年5月和2023年3月进行的血液检测结果「不容置疑地显示」,她们「不符合国际拳击总会女子比赛的参赛资格标凖」。

该组织随后表示她们被测出了XY染色体,主席克列姆列夫(Umar Kremlev)说检测结果显示「两人是男性」。

林郁婷没有对此做出上诉。凯莉芙一度上诉至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但此后撤诉。

国际奥委会(IOC)2019年以廉洁和治理方面的原因暂停了IBA组织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随后以其改革失败为由剥夺了它的官方地位。 IBA还因为允许俄罗斯运动员参加世锦赛违反了国际奥委会的指引。

这些纷争导致国际奥委会自行组织举办了东京和巴黎奥运的拳击比赛,而它在参赛资格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

尽管在去年收到了IBA的检测结果,国际奥委会还是一直将这两名拳手认可为女子运动员,理由是她们作为女性出生和长大,护照上的性别也是女性,因此根据奥委会规则她们可以参加女子比赛。

有人则提出争议,称护照上的注册讯息并不能证明性别。

国际奥委会还对IBA检测的合法性和时机提出质疑,强调这些拳手过去数年里一直在没有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参赛。国际奥委会还质疑IBA的可信度,并指出拳总在巴黎召开了一场混乱的记者会,漏洞百出,以此证明它们的检测结果并不值得信赖。

奥运参赛标凖会改变吗?

2021年,国际奥委会新指引要求单项体联各自制订参赛标凖,从而改变了此前基于睪固酮(Testosterone)水平的统一政策。

由于与国际拳总的争论,以及围绕林郁婷和凯莉芙的争议,国际奥委会正面临巨大压力,要求其在女子性别认定上实施更严格的标凖,保证公平和安全。

随着一些单项体联近年来收紧性别认定标凖,禁止跨性别女性参加女性精英赛事,并且坚持让「性发育差异」(DSD)运动员通过医疗手段降低睪固酮水平之后,国际奥委会承受的压力更大了。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林郁婷和凯莉芙为跨性别人士。

DSD泛指一组约40种涉及基因、激素和生殖器官在子宫中发育与多数人不同的情况。换言之,这意味着DSD个人的性别发育与多数人不同。

国际奥委会的拳击参赛标凖规则没有跟上其它项目的步伐。它在1999年停止了染色体性别测试,似乎也不愿意改变规则,部分原因是出于污名化他人的担忧,它还表示「每个人都有不受歧视地参与体育的权力」。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这并不像有些人试图描绘的那么简单——通过XX染色体和XY染色体就能清楚地分辨男性和女性。从科学上讲不再如此。」

但他也说,「如果有人能给出在科学上有力的分辨男女的系统方法,我们会率先尝试。我们不喜欢不确定性,因此非常乐于去尝试它。」

国际奥委会一位发言人也表示,这「并非黑与白的问题」。

他们补充说,「由很多女性的睪固酮水平高于男性,因此把检测作为灵丹妙药并不正确。这是一个难题。如果找到共识,我们就能努力去落实。这是体育运动面临的共同问题,我们会开放地倾听任何人对此提出的解决方案。国际奥委会总在试图平衡包容性与公平性,从更广层面上讲还有安全性。这是一个艰巨任务,我们必须面对。」

国际奥委会的批评者表示,达到这种平衡是不可能的,公平和安全才是优先选项。

拳击项目的争议使得要求在未来奥运会上进行性别检测的呼声高企,活动人士呼吁重新采取2000年以后被弃用的面颊拭子检查(cheek swab test)。他们表示大多数女性运动员对此表示赞成。但也有人认为,应该采取更加复杂的检测去判断个人性别的基因构成,因为这可能引发对成本和侵犯的担忧。

林郁婷和凯莉芙还能参加奥运之外的赛事吗?

在替代组织建立之前,国际拳总仍然是业余拳击运动的执掌机构,这也意味着林郁婷和凯莉芙不能参加其主办的赛事。目前已有一些国家宣布抵制IBA赛事,该项运动面临重启炉灶的压力。国际奥委会日前也表示「我们非常需要一个运行拳击运动的联合会」,同时已经敦促各国拳击组织创建一个相关机构,否则这项运动可能会从四年后的奥运会上消失。

一个名为「世界拳击」(World Boxing)的机构已于去年成立,目前拥有37个成员,远远少于IBA。它还没有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国际奥委会还将继续组织林郁婷和凯莉芙可以参加的奥运拳击资格赛。

所有女子项目都面临DSD运动员难题吗?

我们并不知道林郁婷和凯莉芙是否属于「性发育差异」(difference in sex development, DSD)运动员,她们的完整检测结果是保密的,她们自己也没有宣布。她们自己以及她们的支持者坚称两人是女性。

但国际拳总的声明,加上国际奥委会错误宣称她们不属于DSD运动员之后又被迫撤回声明,已经不可避免地导致关于她们是此类运动员的猜测,并且再次引发体育运动应该如何应对此事的辩论。

田径运动员首当其冲,包括南非中长跑选手卡斯特尔・塞门亚(Caster Semenya),她两次赢得奥运800米金牌,天生就属于46 XY 5-ARD的性发育异常。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女子800米前三名的运动员都是DSD人士,其中就包括金牌得主塞门亚。

一些顶尖短跑运动员也受到了影响,相关规定现已覆盖所有女子田径项目。纳米比亚的克丽斯汀・姆博马(Christine Mboma)在东京奥运赢得200米银牌,她和同胞比阿特丽斯・马西林吉(Beatrice Masilingi)都被新规则影响了。她们和其他11名运动员都错过了去年的布达佩斯特田径世锦赛,因为新规定要求过去未受限制的DSD运动员在参加比赛前至少六个月时间里降低睪固酮水平。

世界田联(World Athletics)表示,一方面,大约占总人口两万分之一的人士属于46 XY的性发育异常;另一方面,女子精英运动员中1000个就有7个属于这种情况,比总体比例高出了140倍。它认为这「是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存在竞争优势」。

但即使是科学界也对DSD人士具有何种生理优势存在争议,认为这取决于具体类型。有人指出,不能因某人是Y染色体就判定其为男性,同时也不能因某人不是Y染色体就判定其为女性。这需要更多的数据。

单项体联对DSD运动员采取了哪些措施?

世界田联只是对跨性别及DSD运动员采取更严厉参赛标凖的体育联合会之一。

它在2018年表示,DSD运动员不能参加400米到1英里距离的任何女子项目,除非她们能降低睪固酮水平。世界田联还声称这给了她们不公平的优势,因为它能增强持久力和肌肉量。田联说需要通过规则「保证女子组别的公平和有意义竞争」。运动员可以通过服用指定药物降低睪固酮水平。

从那时起,世界田联进一步收紧规则,要求DSD运动员必须在赛前六个月接受抑制荷尔蒙的治疗,才能参加所有的女子赛事。

塞门亚坚称「不存在任何不公平的优势」,「从基因上讲体育没有公平」,并且补充说这种规定存在歧视并且有违人权。她拒绝接受治疗,陷入长年的法律纠纷。

世界泳联(World Aquatics)也引入了相同的监管,并表示所有运动员「必须通过所在国单项体联认证其染色体性别」,并补充说,「不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提供假证明,将不能获得参赛资格」。泳联还保留在其兴奋剂检测中加入染色体检测的权力。

这场争论对奥运会的影响

尽管不是巴黎奥运会上的唯一争议,但它是最大的、引起最多分歧的话题。这场争论占据了有国际奥委会官员在场的新闻发布会的主角,收到了海量媒体报道,特别是两位运动员以压倒性优势赢得金牌之后。

在这场最高赛事中,国际奥委员发现自己被指责忽视问题,对女性不公平,并且否认科学。这场风波也给巴赫(IOC主席)即将于2025年卸任的最后一年留下了阴影。

它还导致对两位涉事运动员的全球审视,有时甚至是不了解情况的审视。在社交媒体上,来自政客和名人的批评助长了关于女性安全、公平以及奥运会是否被玷污的疯狂甚至有毒的辩论。

凯莉芙已经针对她的律师描述的「厌女、种族性别歧视」网路霸凌行为发起法律诉讼,声称自己是「电子化私刑」的受害者。

巴赫在本届奥运开幕式上提到「生灵和平共处的奥林匹克精神,作为仅有的人类,我们要聚合自己的多样性」。几天后,他谴责了拳击场上这次争议中产生的「仇恨言论,侵犯和滥用」,暗示这是「政治动机激起的文化战争」的一部分。

巴赫还补充说,「我们从俄罗斯方面以及国际拳总看到的(行为)在赛前很长时间就出现了,它们发动了一场污蔑法国、污蔑奥运会和国际奥委会的运动。」

IBA和国际奥委会的口水战无疑是一场令人不快的插曲,拳击比赛被笼罩在风暴之中,两位拳手的反对者发表了批评言论或进行抗议。但这也揭示了这些奥运赛事中火药味十足的、颇具挑衅意味的地缘政治冲突背景。林郁婷和凯莉芙作为金牌获得者返回家乡,成为民族英雄,但考虑到严苛的审视目光,她们也必须决定自己想要在未来的体育赛事中得到什么。

这不是第一次女性参赛资格的规管引发的轰动,但却是截至目前最猛烈的一次。

本文经《> 中文》授权转载,原文发表于此

延伸阅读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翁世航
核稿编辑:丁肇九

1723541657
#TNL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4-08-13 08:01:38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