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千年艺术热潮如何开始重新绘制全球艺术市场

克劳迪娅·阿尔贝蒂尼(Claudia Albertini)作为艺术界的举足轻重的人物,2007年出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现更名为UCCA当代艺术中心)在北京万众期待的盛大开幕周末,至今已过去近17年,但那些年的记忆犹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至今仍然存在。

UCCA 在明年北京奥运会的激动人心的前景中开幕,将前军火库(更广为人知的名称为 798 艺术区)的厂房改造成当时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空间之一。 该中心创始人、比利时收藏家盖伊和 米里亚姆·尤伦斯作为当时中国当代艺术品最大的买家之一,他们成为了新闻头条。 策展人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 (Hans-Ulrich Obrist)、维多利亚·米罗 (Victoria Miro) 总监格伦·斯科特 (Glenn Scott)、超级收藏家乌利·希克 (Uli Sigg) 以及艺术家丽贝卡·霍恩 (Rebecca Horn) 和莎拉·施 (Sarah Sze) 都在国际艺术人群中,据报道有 250 名贵宾飞来参加此次活动。

“这是惊人的。 它真的非常非常大。”阿尔贝蒂尼在香港通过电话回忆起在北京的那些难忘时光。 阿尔贝蒂尼目前居住在香港,担任 Massimo de Carlo 的高级总监。2005 年,阿尔贝蒂尼在中国首都开始了她在亚洲艺术界的冒险之旅,担任意大利 Primo Marella 画廊的画廊主; 它是 2000 年代中期在北京开业的少数西方画廊之一。

UCCA的正面。 图片由 UCCA 提供。

开幕活动包括私人观看该中心的首届展览“85新浪潮: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以及包括西班牙艺术团La Fura del Baus表演在内的华丽派对。 在那里,两打表演者在音乐和灯光表演中在空中晃来晃去。 邻近的工厂空间装饰着毛皮、天鹅绒和珠宝,大约有 700 名客人参加了一场华丽的晚宴。 紫禁城内还举办了一场非常独特的贵宾晚宴。

阿尔贝蒂尼记得,UCCA 的开幕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它不仅提升了798的地位,使其成为中国不可错过的文化目的地,也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带来了乐观的情绪,无论是在全球舞台上还是在中国本土的爆发式增长中。艺术市场。

“人们有很多期待,从 2000 年代中期到 2000 年的疯狂繁荣 [2008] 北京奥运会。 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和动力。”阿尔贝蒂尼说道。 “观众人数不断增加,不仅仅是来自国外的游客。 你还可以感觉到,就连当地公众也越来越感兴趣了。” 与此同时,许多西方画廊也在这一时期在中国开设了店铺(香格纳画廊于1996年在上海开业)。 继 Primo Marella 画廊之后,常青画廊和佩斯画廊分别于 2005 年和 2008 年在北京开业。

“当时,当画廊举办展览时,你可以出售任何东西。 那是一段疯狂的时期,”阿尔贝蒂尼回忆道。 与此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的二级市场呈指数级增长,内地和国际拍卖屡创纪录。

这被认为是一个决定性的时代,中国艺术界开始以开放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同时也恰逢在西方看来堪称奇迹的经济繁荣。 中国在战后时代第一次尝到了经济繁荣的滋味,是二战后重大经济改革的结果。 后果 1989 年天安门镇压; 2001年,国家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巩固了全球努力宣传中国作为后起之秀的故事的十年。

2000年代中国的艺术故事如今已成为传奇之一。 这就像一场所有人都希望永远持续下去的聚会。 事后回顾,考虑到该国经济和政治环境的最新发展,这十年是千载难逢的黄金时期,让人希望能够时光倒流。

盖伊和米里亚姆·尤伦斯。 摄影:Luc Castel,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友情提供。

盖伊和米里亚姆·尤伦斯。 摄影:Luc Castel,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友情提供。

中国艺术界的“国际化”

200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繁荣常常与二级市场联系在一起,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二级市场上创下了历史新高。 以前未被注意到的艺术品正在被一群新的富裕中国收藏家抢购,他们在经济扩张期间积累了财富, 两位数 年 GDP 增长率。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收藏家,包括企业家、南方美人餐厅老板张兰和泰康人寿保险首席执行官陈东深。 据说 买了艺术家陈逸飞的 黄河颂 (1972 年)2007 年以 580 万美元的价格出版。

但更重要的是世纪之交中国艺术界“国际化”的开始。 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登上了国际舞台(威尼斯双年展,在香港画廊主兼策展人张颂仁和策展人哈拉尔德·塞曼的帮助下,在1999年的展览中展示了许多中国艺术家,而乌利·希克等西方收藏家已经开始收藏2000年11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的第三届上海艺术双年展标志着一个重大转变。

上海双年展图录封面

上海双年展 2000年展览图录, 有用的生活 展览目录,以及 不合作的同时代人:2000年上海艺术展封面。 由美国亚洲艺术文献库提供。

中国艺术史学家吕鹏表示,该展览被认为是首个由政府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性大型当代艺术展览,这是当代艺术合法性的标志; 包括安塞姆·基弗 (Anselm Kiefer) 和李禹焕 (Lee Ufan) 在内的国际艺术家的参与 创历史新高 占总数 67 份的 40%,而 1996 年和 1998 年的前两版则为零。 艾未未和蔡国强等“国际化”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也在展览中。

本土展览与 2000 年上海艺术双年展一起蓬勃发展。 独立举办的“未经批准”的展览,包括“与我无关”和“寻常与不寻常”,都发生了。 其中,该剧 “滚开” 围绕着对建制派不合作态度的主题。 由冯博一和艾未未策划,对当代问题和艺术环境提出了批评。 演出十天后,该剧提前停播。 开放性和批判性只能到此为止。 十年过去了,2010年,艾未未将被置于 软禁 由政府。

尽管如此,这些事件还是在国家资助层面引发了一系列后续行动:2002年,由最重要的政府美术馆之一广东美术馆主办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 2003年,中华世纪坛美术馆和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同时展示了中国首都北京热闹的艺术景象。 时间 杂志和 新闻周刊 2003年。到2005年,中国首次以自己的国家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透视研究(1995-)。 艾未未工作室供图。

透视研究,1995 年。照片由艾未未工作室提供。

一级市场承销商

如今,韩国及其文化产品的崛起令世界眼花缭乱,艺术市场、艺术以及许多机构展览都是由国家主导的举措精心策划的。 但早在 2000 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但它在一个关键方面有所不同:西方世界和金钱正在推动炒作,正如研究员兼《 中国艺术市场近代史

“西方世界对这个非常强大的中国故事着迷。 他们想更好地了解、了解更多,也愿意提供更多的机会。”吴在电话中说道。 她是北京第一家非营利性当代艺术中心东方现代艺术中心(EMAC)的联合创始人。

“欧洲和美国与中国相关的展览的主要承销商是摩根士丹利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或者哈维摩尔基金会、沃霍尔基金会和国际收藏家,”她说。

乌利·希克站在中国艺术家周铁海所画的肖像旁

乌利·希克站在中国艺术家周铁海绘制的肖像前,这是伯尔尼美术馆新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的一部分。 摄影:JEAN-PIERRE CLATOT/法新社,盖蒂图片社

吴引用了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以及随后由外国直接投资(FDI)激增推动的经济增长作为催化剂。 “当时所有外国公司都有动力在中国拓展业务,”她指出。

但也许最具时代意义的展览是 2005 年举办的“麻将”。这场在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举办的大型展览展出了 120 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这是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品的首次公开展示(大约有 1,200 多件艺术家的作品)。当时有 180 名艺术家),这些艺术家正是瑞士前驻北京大使乌利·希克 (Uli Sigg) 和他的妻子丽塔 (Rita)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初以来聚集起来的。 那是在尤伦斯家族进入之前很久的一段时间,当时“没有人收集 [Chinese] 当代艺术甚至是远程系统化的,”这位收藏家在当时出版的展览图录中接受采访时说道。

由于希克在2012年与博物馆达成了部分捐赠、部分出售其藏品的协议,展览中的许多作品如今已被香港M+收藏:其中包括张培力的画作 X? 4号 (1987), Wang Guangyi’s iconic 毛泽东:红格2号 (1989)和刘伟的 景观 (2004)。

但就连希克也对市场的形成方式持批评态度。 “对展览的垄断以及对中国当代艺术在国外展示的解释权应该从外国人和生活在国外的中国人手中夺取,并最终转移到中国,”希克在目录采访中指出。 “但外国人确实有优点,他们对中国官方的当代艺术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初步评估。”

第二次市场爆发

当希克、尤伦斯等西方艺术界重量级人物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中国大陆当代艺术时,二级市场也随之而来。 2003年至2007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全球拍卖成交额增长了近200%。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潜力很早就引起了国际拍卖行的关注。 佳士得有先见之明,于 10 月在伦敦举办了一场题为“亚洲前卫”的拍卖会 1998年,展示一系列日本、韩国和中国当代艺术。 但现在还为时过早。 50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有47件流拍。

2004 年 10 月,这一时刻终于到来,中国当代艺术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别。 兴趣像野火一样蔓延到 纽约伦敦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 最引人注目的是 2007 年破纪录的销售 Yue Minjun以天安门镇压为灵感的绘画 执行 (1995 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 290 万英镑(597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次年,随着岳氏的出售,这一记录被打破。 光光 (1993) 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 5,400 万港元(690 万美元)成交。

根据 2007 年 TEFAF 报告,2003 年至 2007 年间,平均价格上涨了 325% 以上。 中国当代艺术品销售数据 Artnet 价格数据库 表示,销售额从 2003 年的 970,097 美元猛增至 2004 年的 400 万美元,到 2007 年,销售额已超过 4.8 亿美元。

佳士得亚太区 20 世纪/21 世纪艺术部联席主管伊芙琳·林 (Evelyn Lin) 回顾繁荣时期,将其归功于出国留学的中国新富裕阶层。 “这 [economic] 繁荣还伴随着一批在西方接受教育并正在回国的新型中国大陆收藏家的涌入。 在接触了全球艺术趋势和实践后,他们带回了对当代艺术的新欣赏和理解,”林指出。

林先生是2004年协助组织香港苏富比首届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会的专家,该拍卖会的成交率达94%,总成交额达280万美元,超过免佣金预售最低估价的80%。 她指出,中国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影响,也使他们能够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引起国内外收藏家的共鸣”。

刘小东2004年画作2006年拍卖 三峡新移民,由当时新成立的北京保利拍卖行以 2200 万元人民币(270 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是免费预售估价的两倍,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拍卖。 企业家张兰创下了中国当代艺术品在中国的销售纪录。 但艺术家对其作品价格的超现实增长感到不安,当他发现印度尼西亚收藏家在拍卖会上翻卖了他的作品时,他感到沮丧,“我感到失望和困惑。 我对此百感交集,”吴的书中引用了这位艺术家的说法。

艺术家刘晓东身穿白色纽扣,双臂交叉站在玛丽·布恩画廊内

刘小东出席展览开幕式 LIU XIADONG 2010 年 9 月 10 日在纽约玛丽布恩画廊举行。 摄影:SHAUN MADER/Patrick McMullan,来自 Getty Images

历史会重演吗?

乘着2000年代的指数级增长,为这个时代涌现的一代中国艺术家打开了新的大门。 例如,居住在上海的中国艺术家邱黯雄于 2006 年首次亮相上海艺术双年展,几年后又在 2008 年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邱黯雄的装置作品由北京博而励画廊代理。 凝视失忆症该作品由一辆 20 世纪 60 年代的火车车厢组成,车厢内投影着该国动荡的过去的视频,立即在展会上引起轰动,并成为国际媒体的宠儿。 “这种速度带来了国际机会 [Chinese] 现在的艺术家是不可想象的。 [Qiu] 这只是这十年的一个例子,”吴克佳在电话中说道。

但该党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停摆,市场狂热也随之降温。 根据 Artnet 价格数据库的数据,2008 年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 4.8 亿美元高位下降至 3.79 亿美元。 2009 年,该数字达到五年来的最低点,为 1.57 亿美元。 2010 年销售额再次回升,总计 4.25 亿美元,并且在接下来的十年的前五年持续上升趋势,直到 2015 年,上海 股市崩盘近30万 官员在习近平主席的反腐败运动中受到惩罚。

尽管最近经济不景气,加上长时间的封锁,导致很多艺术活动和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被取消,但中国当代艺术仍在,艺术家们仍在积极创作。 还有新一代受过海外教育的艺术家也被西方画廊选中。 但如今的市场与2000年代的黄金时代有很大不同。 甚至一些最大的收藏家,如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或许家欣), 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国家 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创始人刘益谦、王伟 龙美术馆,一直在出售他们的艺术收藏品。 今天的中国故事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一个伟大国家迅速崛起的故事。

“从 2010 年代初期到现在,一切都变得如此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趋势故事,”Wu 指出。 “某些艺术家会留下来。 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增长。 我只是认为它不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跟随 艺术网新闻 在Facebook上:


想在艺术界保持领先地位吗? 订阅我们的时事通讯,获取突发新闻、令人大开眼界的采访以及推动对话向前发展的深刻批评观点。

1708623140
#中国的千年艺术热潮如何开始重新绘制全球艺术市场
2024-02-22 16:58:49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