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要求“全面停止”战争以响应加沙停火提议

美国表示,以色列支持该协议,该协议也得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但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发出了相互矛盾的信号。

广告

哈马斯表示,它对美国支持的加沙停火提议做出了回应(尽管该协议有一些“修改”),其首要任务是“彻底停止”这场已持续八个月、造成 37,000 多人死亡的战争。

与美国一起担任主要调解人的卡塔尔和埃及外交部证实,他们已收到哈马斯的回应,并表示调解人正在研究该回应。

关闭广告

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约翰·柯比在华盛顿对记者说:“我们收到了哈马斯向卡塔尔和埃及作出的答复,我们正在对其进行评估。”

哈马斯的另一位发言人吉哈德·塔哈表示,回应包括“确认停火、撤军、重建和(战俘)交换的修正案”。

美国总统乔·拜登上个月宣布的这项提议要求实施一项分三阶段的计划,首先是最初的六周停火,然后释放一些人质以换取巴勒斯坦囚犯。

以色列军队将撤出人口稠密地区并允许巴勒斯坦平民返回家园。 哈马斯 仍扣押着约120名人质,其中三分之一据信已经死亡。

第一阶段还要求安全分配 人道主义援助 “大规模覆盖整个加沙地带”,拜登称这将导致每天有 600 辆卡车的援助物资进入加沙。

与此同时,第二阶段的谈判也将启动,即“永久结束敌对状态,以换取释放所有仍在加沙的人质以及以色列军队从加沙全面撤军”。

第三阶段将启动“加沙重大的多年重建计划,并将仍在加沙的所有人质遗体归还给他们的家人”。

该激进组织上个月批准了类似的提议,但遭到以色列的拒绝。

哈马斯和规模较小的激进组织伊斯兰圣战组织在一份联合声明中宣布已向卡塔尔和埃及提交了答复,并表示他们准备“积极达成协议”,并且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彻底停止”战争。

哈马斯高级官员奥萨马·哈姆丹 (Osama Hamdan) 向黎巴嫩 Al-Mayadeen 电视台表示,该组织“已向调解人提交了一些关于该提议的评论”,但没有详细说明。

虽然哈马斯官员支持该协议的概要,但他们对以色列执行协议条款的前景表示担忧,特别是关于最终永久结束战斗、以色列全面撤出加沙以换取释放哈马斯于 2023 年 10 月 7 日劫持的所有人质的规定。

美国称以色列接受了该提议,但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发出了矛盾的信号,称在哈马斯被消灭之前,他的政府不会停止行动。

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似乎是一个症结所在。哈马斯希望得到以色列不会重启战争的保证,而以色列则希望确保第二阶段的旷日持久的谈判不会无限期地延长停火,同时将人质扣为人质。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本周一直在该地区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支持的协议,该协议要求停火六周,并最终实现永久停火。

周二,他继续向哈马斯施压,要求其接受该提议,并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对该提议的支持“尽可能清楚地”表明了世界对该计划的支持。

布林肯在特拉维夫会见以色列官员后告诉记者:“除了哈马斯一票之外,其他人的选票都已投出。”

广告

他说,周一晚些时候会面时,内塔尼亚胡重申了他对该提议的承诺。

周二晚些时候,布林肯出席了在约旦举行的加沙援助会议,并在会上宣布向加沙及周边地区的巴勒斯坦人提供超过 4 亿美元(3.7 亿欧元)的额外援助,使得过去八个月美国向加沙及周边地区的援助总额超过 6.74 亿美元(6.22 亿欧元)。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会上表示,自五月初以色列对加沙南部城市拉法发动攻势以来,联合国在加沙地区分配的援助金额已下降了三分之二。

古特雷斯呼吁开放所有边境口岸,并表示,“加沙屠杀的速度和规模”是他2017年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以来从未见过的。

“以色列和哈马斯可能犯下了战争罪”

另一项进展是,联合国人权办公室表示,以色列军队和巴勒斯坦武装分子可能在周末的致命以色列突袭行动中犯下了战争罪,该行动救出了四名人质。据加沙卫生部称,至少有 274 名巴勒斯坦人在这次行动中丧生。

广告

周一,联合国安理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了该提案,15 个成员国中有 14 个投了赞成票,俄罗斯弃权。该决议呼吁以色列和哈马斯“毫不拖延、无条件地全面履行其条款”。

拜登将该协议作为以色列的提议提出,但内塔尼亚胡公开对协议的关键方面提出异议,称拜登遗漏了一些部分。这些相互矛盾的信号似乎反映了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困境。他的极右翼联盟盟友拒绝了该提议,并威胁说,如果他在不摧毁哈马斯的情况下结束战争,他们就会推翻他的政府。

持久停火和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可能会使哈马斯继续控制该地区并重建其军事能力。

但内塔尼亚胡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他接受一项将人质遣返的协议。数千名以色列人,包括人质家属,已经举行示威,支持这项由美国支持的计划。

1718237284
#哈马斯要求全面停止战争以响应加沙停火提议
2024-06-12 15:03:2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