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沿岸城镇面积不断缩小,频繁的洪水让这些城镇的命运雪上加霜

密苏里州西奥尔顿(美联社)——毁灭性的洪水,部分原因是 气候变化,对曾经在美国最著名的河流沿岸繁荣发展的社区造成了特别严重的破坏。

根据风险分析公司向美联社独家提供的数据,洪水迫使密西西比河附近的居民撤离家园,撤离率比美国整体高出约 30%。 第一街在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许多其他地区慢的地区,城镇正面临失业和资源匮乏的困境,洪水正在加速人口外流。

以密苏里州西奥尔顿为例,它位于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交汇处的拐弯处。市长威利·里希特说,1970 年,这里人口为 3900 人。1973 年和 1993 年发生大洪水后,人口骤降至约 570 人。现在,在 2019 年洪水过后,这里只剩下约 360 人。三座教堂全部关闭。许多剩余的房屋已被加高,以防洪水侵袭。

火灾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据警方报告称,今年,当警员赶到 2019 年洪水过后一栋废弃的小房子时,大火正在燃烧,嫌疑人说他“因为看不下去了,所以烧毁了房子”。

里希特说,空置的房屋容易引发纵火事件,自上次大洪水以来,已有四五所废弃的房屋被烧毁。

“人们只是走开,”里克特说。“这些房子被判定为危房,要么被拆除,要么被加高。时间过去这么久,损坏严重。”

第一街的数据显示,虽然西奥尔顿是洪水影响的一个极端例子,但它象征着中西部和南部较小社区面临的挑战。许多社区都在努力阻止年轻人和工作离开。曾经在河边传播财富的行业和经济力量已经合并并转移。

在一个 12 月发表的同行评审论文,第一街发现洪水 迫使美国数百万人逃离家园,使用依赖于街区级人口普查数据、洪水风险信息和其他因素的分析的模型。对于这个故事,First Street 提供了 2000 年至 2020 年密西西比河约 100 英里范围内社区的额外数据。美联社分析了这些数据并绘制了地图,以查找和报道受灾严重的社区。

First Street 的研究显示,人们倾向于搬到附近更安全的地方。但有些人会完全离开社区。老年居民最有可能留下来。即使在一些正在发展的社区,高洪水风险也限制了这种发展。

密西西比河沿岸有许多城镇形成于 19 世纪。密西西比河城镇计划执行主任科林·韦伦坎普 (Colin Wellenkamp) 表示,纸浆和造纸厂、化工厂、煤炭企业和金属行业沿着这条大河发展起来,为运输重物提供了一种廉价而便捷的方式。

但技术、自动化和整合改变了这些行业。煤炭消耗量下降。纸浆和造纸厂的需求减少。国家高速公路系统让绕过城镇变得更加容易。

明尼苏达大学退休讲师、密西西比河专家帕特里克·纳纳利说,洪水使这些本已陷入困境的地区的命运更加恶化,一些一个世纪前繁荣的城镇现在“几乎无法生存”。

“随着人们收拾行李离开,河流文化逐渐被蚕食,”曾游历密西西比河并撰写旅游指南和社区历史的迪安·克林肯伯格 (Dean Klinkenberg) 说道。

第一街气候影响负责人杰里米·波特表示,两种类型的洪水事件往往会迫使人们搬迁:频繁的低水位洪水,以及 1993 年和 2019 年破坏社区

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问题。气温升高意味着暴风雨会带来更多降雨,并导致下水道系统不堪重负。严重的河流洪涝灾害也越来越常见:圣路易斯有记录以来的 10 次最大洪涝灾害中有 6 次发生在大约过去 30 年。

当大雨袭击中西部时,小河和小溪可能会被淹没。

困扰马克·吐温出生地的溪流

熊溪在密苏里州汉尼拔市中心附近汇入密西西比河。该市历史悠久的市中心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但其人口却在缓慢下降——从 2000 年的 17,757 人减少到 2020 年的 17,107 人。熊溪的洪水也无济于事。

经过多年的应对,洪水一度蔓延至市中心,甚至威胁到年轻的塞缪尔·克莱门斯(后来被世人称为马克·吐温)长大的小房子,最终,该市于 1992 年建造了一座耗资 800 万美元、高 34 英尺的堤坝。

时机恰到好处。1993 年春天,密西西比河水位迅速上涨,夏季的暴雨使水位甚至比 1973 年的特大洪水还要高。但市中心保持了干燥,并向游客开放。

然而,保护区外的房屋被淹没。大部分洪水来自熊溪,因为密西西比河倒灌到熊溪。

市长巴里·劳德曼说,多年来,河流中的淤泥流入小溪,堵塞了排水渠,并加剧了山洪暴发。

劳德曼估计,由于持续的洪水,至少有六家公司(总共雇用了 300 到 400 名员工)“消失了,而且再也没有人来接替他们”。First Street 的模型显示,如果没有洪水,汉尼拔在过去二十年里可能会有所发展。

史蒂夫·邓根 (Steve Dungan) 54 年来一直住在熊溪附近的伊利街 (Ely Street)。小时候,当溪水上涨时,他就会在门廊上钓鱼。

1993 年的一个夏夜,邓根在伊利诺伊州昆西附近的一家医院,他的妻子即将生下他们的女儿。他接到电话说洪水正在迅速上涨,亲戚朋友正急忙乘船从他家抢救他们能抢救的东西。

“我们失去了水床、炉子、冰箱——这些东西他们没法搬走,”他说。

由于家人的支持,他选择留下来。

另一位长期居住在伊利街的雷·艾伦 (Ray Allen) 也在那里经营一家汽车修理和焊接店,但他没有。他回忆起 1993 年洪水期间被一阵噪音吵醒。

“我从床上跳起来,站在床边齐膝深的水中,”现年 80 岁的艾伦回忆道。“我告诉你,那真是太突然了。”

政府买下了埃利街和许多其他易受熊溪影响的街区的几乎所有房屋。人们纷纷逃离。有些人,比如艾伦和他结婚 63 年的妻子雷切尔,离开了小镇,但他们大约 12 年前搬回来,现在住在山顶上。

他想念伊利街的老朋友和邻居。

他说:“那里所有的好朋友都被拆散了。”

文化损失

西奥尔顿位于汉尼拔下游,驱车两小时即可到达。1993 年,舒格·范布伦眼睁睁地看着她的移动房屋大部分顺流而下。只有用螺栓固定的部分还留了下来——地板、马桶和炉子。

她的姐姐离开了,但 Sugar 没有离开。这是她长大的地方。她喜欢这个安静的社区。她的孙子们上着一所好学校。居民们学习如何清理地下室里的泥土,并让邻居们帮忙清理。

1993 年洪水过后,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向面临严重洪水风险的人们提供了买断方案。最近,又发出了新一轮自愿买断方案的信函。

舒格把她的房子扔掉了。但圣查尔斯县规划和分区部门主任罗伯特·迈尔斯 (Robert Myers) 表示,目标是买下全县 100 栋房屋。

里希特市长回忆起几十年前的西奥尔顿:三座教堂、一家冰淇淋店和四家人们聚会的小酒馆。

“现在我们没有任何教堂。我们有一个酒馆,不久前才重新开业,”他说。“很多社区的东西都消失了。”

汤姆·希尔克 (Tom Silk) 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块空地,那里曾经是他参加礼拜的教堂所在地,也是他结婚的地方。

希尔克喜欢这个小镇。这里乡村气息浓郁,宁静祥和。但要想在这里生活下去,需要付出努力。他家前门的门把手处仍留有水渍,标志着 2019 年的洪水——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二高的洪水。

那一年,他开着一辆 U-Haul 卡车离开了大约两个月。他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修好房子——他在联邦快递仓库完成卡车装载工作后做了这项工作——但他想留下来。

“这里很安静,这是乡村生活,但是……如果你需要做任何事情或去任何地方,你仍然可以在城市附近,”他说。

里克特说,洪水如此频繁,如果他不是在当地长大、务农并且没有强大的社区关系,他可能不会住在镇上。该镇组织了 7 月 4 日庆祝活动,并在秋季举办了跳蚤市场家庭欢乐日。人们回来了。但有一种失落感。

范布伦想念已经搬走的邻居。

“大家都走了,”她说。“这里就是一座鬼城。”

命运迥异

伊利诺伊州开罗市位于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交汇处,周围有堤坝。它经历了许多风雨。

开罗最初在 19 世纪作为轮船枢纽而崛起,并在 1920 年左右达到顶峰,人口约为 15,000 人,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黑人。它拥有漂亮的零售商店、多条铁路线和健康的制造业。它还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20 世纪 60 年代的抗议活动引发了持续多年的暴力事件。据当地历史学家克林肯伯格称,在经济下滑的趋势从未停止的情况下,这座城市的人口大量流失。

如今,这里的人口约为顶峰时期的 10%。零售业和制造业已经消失。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没有一家杂货店。大部分地方都已荒废,砖砌建筑因树木生长而开裂。

经济因素和种族歧视导致开罗衰落;洪水使情况更加艰难。《第一街》称,自 2000 年以来,开罗大部分人口的流失都是由洪水造成的。

2011 年,当地居民接到通知,称洪水即将来袭,必须撤离。安德里亚·“德里亚”·文森发誓她不会离开。然后她走到河堤上,观察上涨的水位。

“不可能,”她回忆道。“那时我住在市中心。不,那条路直通我家。”

她撤离了。

早在 2011 年之前,开罗就已制定计划,通过淹没农田来避免洪灾。 但官员们等待了很长时间才炸毁堤坝。

经营社区发展非营利组织的史蒂夫·塔弗 (Steve Tarver) 表示,延迟反映出官员们似乎不太重视黑人为主的社区。这并没有鼓励人们回来。

“这严重损害了我们城镇的价值,”他说。

文森喜欢住在开罗,于是又回来了。她在这里养育孩子,这里生活成本低廉,她也熟悉这里的人。但有些 2011 年撤离的人再也没有回来。

希望依然存在

近几十年来,一些河畔城镇也获得了新的利益。1972 年颁布的《清洁水法案》改善了全国各地河流和溪流,这些河流和溪流曾承载着成吨的废物。清理后的工业区建起了公园,吸引了游客和企业。

伊利诺伊州格拉夫顿就是一个例子,该社区位于圣路易斯以北约一小时车程处,约有 730 人。为了应对严重的洪水,官员们没有修建防洪墙或堤坝。相反,许多居民干脆撤离危险的土地,搬到山上。低洼地带的公园可以吸收洪水。该市还努力开发旅游景点——一家酿酒厂、一条高空滑索和一个码头。近年来,人口有所增加。

然后还有克林肯伯格所说的“大河鼠”——那些永远都不会离开这条河的上下游的人们。

在汉尼拔,邓根家族的老房子早已不复存在,但史蒂夫·邓根仍然住在附近。他的亲戚也一样。最近一天,邓根骑车去了他母亲在小溪边的整洁的白色木屋。

“爸爸在这所房子里去世了,”他说。“妈妈住在这里。我有一个哥哥住在这间屋子里,他是残疾人。所以,没有。”

___

美联社在水和环境政策报道方面获得沃尔顿家族基金会的支持。美联社对所有内容负全部责任。如需查看美联社的所有环境报道,请访问

版权所有 2024 美联社。保留所有权利。本材料不得出版、广播、重写或重新分发。

主题
密西西比州洪水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