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斯洛伐克对决赛的不满早已平息:如果裁判公正,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1934 年世界杯决赛对阵意大利前的捷克斯洛伐克队 资料来源:futbalsfz.sk

布拉格——捷克和斯洛伐克足球运动员可能永远不会像 90 年前在意大利身披捷克斯洛伐克球衣的前辈那样接近世界冠军的称号。

1934 年 6 月 10 日,在罗马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杯决赛中,胸前佩戴雄狮标志的球员们在比赛还剩几分钟时仍以 1:0 领先主队,但最终他们还是输掉了比赛。即便如此,他们还是赢得了“金童”的绰号,并取得了我们足球史上最伟大的成功之一。

在这场决战的狂热气氛中,法西斯领袖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场,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气氛,捷克斯洛伐克队在很长时间内给人留下了更像足球的印象。在上半场没有得分的情况下,他们在比赛结束前不到 20 分钟就凭借安东宁·普奇的假射取得领先。

不久之后,内耶德利抓住了绝佳机会射门,索博特卡的射门却击中了门柱。第 81 分钟,奥尔西扳平比分,在加时赛中,斯基亚维亚的射门为备战充分的意大利队锁定胜局。捷克斯洛伐克队球员筋疲力尽,他们最后的努力也没能扳平比分。

当时,绝大多数决赛的独立观察员都认为捷克斯洛伐克队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因为意大利队凭借一场艰苦、有时甚至是残酷的比赛以 2:1 获胜,而瑞典裁判埃克林德对此大多视而不见。

“如果裁判是一个公正的人,决赛的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例如,波兰日报《Raz Dwa Trzy》写道。

世界杯决赛前的捷克斯洛伐克

图片库(2)1934 年世界杯决赛对阵意大利队前的捷克斯洛伐克足球队 来源:futbalsfz.sk

银队的最大支持者是守门员兼队长弗朗蒂谢克·普莱尼卡 (František Plánička) 和奥尔德日赫·内耶德利 (Oldřich Nejedlý),后者以 5 个进球成为整个锦标赛的最佳射手。但罗马决赛所有参赛者的名字都不可磨灭地写在了国内足球的历史上。

当他们凯旋返回祖国时,成千上万的人在每个火车站迎接“金童”——电台评论员约瑟夫·劳弗这样称呼他们。随后,50 万热情的首都居民来到布拉格向他们致敬。

与此同时,在前往意大利之前,这支主要由斯巴达和斯拉维亚球员组成的队伍并没有得到太多信任。甚至教练也没有随队出征,教练一职由协会队长卡雷尔·佩特鲁接任。许多只带着牙刷和睡衣前往亚平宁半岛的球员都指望着能早日归来。

质疑者队在首轮对阵罗马尼亚的比赛中也表现平平,捷克斯洛伐克队幸运地以 2:1 获胜。但此后,该队状态每况愈下,在以 3:2 战胜瑞士队和以 3:1 战胜德国队后,他们进入了决赛。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国际足球历史学家和统计学家联合会提议取消意大利在 1934 年世界杯上的成绩,并将金牌归于捷克斯洛伐克。理由不仅是意大利队的比赛不公平,还有其他违反现行规则的行为。

然而,作为当时罗马决赛最后一座幸存的纪念碑,普拉尼卡 (Plánička) 对整个事件表示了怀疑。

“这么多年过去了,改变历史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已经从决赛的愧疚中走出来。意大利队是伟大的球员,在他们都不在世的今天夺走他们的金牌,是不道德的。” 这位 1996 年去世的传奇门将说道。

  • 作者: © 列表/
  • 来源: 细胞分裂素激酶

1717840652
#捷克斯洛伐克对决赛的不满早已平息如果裁判公正结果就会有所不同
2024-06-08 08:36:39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