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癌症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耐药性仍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癌细胞通常会对化疗、放疗和免疫疗法等治疗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最近发表在 Medcomm-Oncology 上的研究表明,细胞外囊泡 (EV) 通过充当细胞之间的“信使”,在促进这种抵抗力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个关键的例子是化疗耐药性,癌细胞释放出负载长非编码 RNA(如 AC116025.2)的 EV。这些 RNA 与敏感的癌细胞相互作用,使它们对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 5-FU 产生耐药性。同样,在放射治疗中,EV 已被证明携带抑制癌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的 miRNA,从而使它们对辐射具有抵抗力。

除了治疗耐药性之外,EV 还因其稳定性和易于在体液中检测而成为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监测 EV 内的分子货物,临床医生也许能够预测哪些肿瘤可能会对治疗产生耐药性。此外,针对 EV 本身——通过阻止它们的产生或阻止癌细胞摄取它们——有可能恢复耐药肿瘤的治疗敏感性。

杨教授表示,“了解 EV 介导的耐药机制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通过针对 EV,我们有可能逆转耐药性并提高当前疗法的疗效。”

这项研究强调了癌症治疗中对创新方法的迫切需要,重点是操纵 EV 来抑制治疗耐药性并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综述提供了对 EV 介导的癌症通讯的全面了解,为未来研究探索其作为治疗靶点和诊断工具的潜力铺平了道路。

来源:

期刊参考:

左, J., 等人。 (2024) 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耐药性中的作用:机制见解和治疗意义 麦德康肿瘤学doi.org/10.1002/mog2.94

2024-10-26 03:16:00
1729913829
#细胞外囊泡在癌症耐药性中发挥关键作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