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尔茨·冯·德·莱恩大臣


大号欧盟委员会最初定于 6 月 27 日星期四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洲理事会上提交一份关于加强欧洲国防工业融资方案的书面报告。 然后报告变成了一封信。 最后却在最后一刻被封杀了……

一位欧洲外交官透露:“冯德莱恩总统最终将就此主题进行口头演讲。” 德国否决了向欧洲理事会发送书面信函。 » 这种情况反映了德国政府内部的分歧。 据报道,德国总理奥拉夫·肖尔茨在通过“欧洲共同贷款”为国防融资的问题上与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存在分歧。 这一选项得到了马克龙领导的法国的支持。 以其在预算问题上的正统立场而闻名的自由派克里斯蒂安·林德纳(FDP)将强烈反对这一想法。

德国联军能熬过夏天吗?

据我们在联邦议院的消息来源称,今年夏天,德国执政联盟将经历关键时刻,届时肖尔茨政府必须制定 2025 年预算。这项工作在平时已经很困难,但由于额外的一项任务,现在正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约束:有必要适用卡尔斯鲁厄法院废除金融法第二修正案的判例法。 债务制动的原则不可能有任何灵活性。

第二次修订的金融法涉及 600 亿欧元用于气候保护(支持更换旧的石油和天然气供暖系统)。 绿党认为,照搬卡尔斯鲁厄法院的判决将导致未来投资方面的灾难和战略废话。 相比之下,自由派林德纳打算依靠宪法法院来收紧财政支出。 在两人之间,奥拉夫·肖尔茨 (Olaf Scholz) 感觉到,他的多数席位即将崩溃……距离 2025 年 9 月大选还有一年。

等待新的委员会

按照官方说法,冯德莱恩总统会判断形势还不成熟,而且没有足够的欧洲高附加值项目可供讨论。 “在制定提案之前,我们更愿意先看看成员国真正想一起做什么,”他们在委员会高层表示。 这两种解释并不完全相互排斥。 此外,在国防这样沉重而微妙的问题上,等待新委员会在秋季成立也并非不协调。

无论如何,这场德国内部的争议说明了欧盟在加强共同防御方面面临的挑战。 “争论不仅涉及技术手段,还涉及成员国之间的政治意愿和财政团结,”一位外交消息人士分析道。

马克·鲁特(Mark Rutte),从海牙到北约

尽管存在这些紧张局势,领导人仍应就该主题进行初步交流,并授权委员会在未来几个月深化其工作。 “荷兰首相马克·吕特坚持认为,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取得进展至关重要,对他来说,这将是他就任北约秘书长之前的最后一个欧洲理事会。 欧洲的安全不能等到我们解决了所有内部分歧之后才采取。 »

两种愿景相互冲突:一种是简单地向国防领域注入更多欧洲资金,另一种是旨在从根本上改革欧洲国防工业和市场的结构性方法。

荷兰人的更具结构性的方法

荷兰将自己定位为第二种选择的先锋。 他们在海牙表示:“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半途而废的做法。” 地缘政治形势要求欧洲防务力量真正增强。 这需要结构性改革,而不仅仅是资金。 »

荷兰的立场是围绕几项具体提案制定的。 其目的是改善仍过于分散的内防市场的一体化,并鼓励欧洲国家之间的团购以实现规模经济。 荷兰还希望审查适用于国防部门的所谓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规则,该规则目前减缓了投资,并促进国防工业从欧洲银行投资中获得融资。 最后,荷兰呼吁鼓励所有成员国根据北约内部做出的承诺,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2% 用于国防。 这将为该行业带来 60 至 700 亿欧元的额外收入。

欧洲反导盾?

但欧洲国防真正需要什么? 事情还不是那么清楚。 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Emmanuel Macron) 四月份在索邦大学二院发表演讲时,谨慎地开辟了道路。 总统说:“欧洲必须知道如何与盟友一起保卫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只要他们准备好与我们并肩作战,并且在必要时单独行动。” 我们需要反导弹盾牌吗? 或许。 是通过增强我们的防御能力吗? 哪些? 毫无疑问。 这足以对抗俄罗斯导弹吗? 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努力。 »

他还以一种神秘的方式提到了法国核威慑的作用。 “核威慑实际上是法国国防战略的核心,因此它本质上是欧洲大陆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 正是由于这种可信的防御,我们才能够在整个欧洲建立我们所有合作伙伴所期望的安全保障,这也将旨在建立共同安全框架。 »

欧盟与乌克兰签署“安全承诺”

值此欧洲峰会之际,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将亲自出席并签署“欧盟对乌克兰的安全承诺”。 这是一年前发起的一项倡议的实现。 该文本旨在正式确定欧洲在网络安全、扫雷或乌克兰安全部队培训等领域对乌克兰的长期支持。 这些承诺被认为至关重要,是向俄罗斯发出的强烈信号。 该协议最近在 Coreper(常驻代表委员会)层面获得批准,没有遭到欧尔班·维克多 (Viktor Orban) 领导的匈牙利的反对。


1719495169
#肖尔茨冯德莱恩大臣
2024-06-27 08:48: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