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石的灭绝与恐龙的灭绝同源于陨石撞击

曾经有一段时间,海洋中生活着许多生物,它们存活了 3.5 亿多年。这些生物就是菊石,一种头足类软体动物,由于数量极其丰富,已成为古生物学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它们在 66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恐龙和地球上 75% 以上的生物灭绝之后。

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造成地球上第五次生命大灭绝的这颗直径超过 10 公里的小行星只是“冰山一角”,菊石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当这场灾难发生时,它们的多样性已经长期下降。但布里斯托尔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刚刚发现,就在它们灭绝之前,菊石并没有完全衰落,而是恰恰相反,它们漫长历史的最后一章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项研究刚刚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解释错误

“了解生物多样性如何以及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该文章的共同主要作者约瑟夫·弗兰纳里-萨瑟兰说。化石记录告诉我们部分故事,但它往往是一个不可靠的叙述者。事实上,多样性模式可能只是反映了一些数据,基本上是我们在何时何地发现了新的化石物种,但不是真正的生物历史。“因此,将晚白垩世菊石的化石记录当作整个全球历史来分析,可能是以前的研究人员认为它们陷入了长期生态衰退的原因。”

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本文作者开发了一个新的晚白垩世菊石化石数据库,帮助填补了其记录中存在的样本空白。“我们转向博物馆藏品来增加新的标本来源,”另一位署名作者卡梅伦·克罗斯说,“而不是仅仅依靠已经发表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在它完全灭绝之前获得更准确的生物多样性图景。”

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通过这种方式,弗兰纳里-萨瑟兰和他的团队利用他们的新数据库,分析了菊石物种形成和灭绝率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变化。如果它们在白垩纪晚期真的处于衰退状态,那么无论团队在哪里观察,它们的灭绝率通常都会高于物种形成率。相反,研究人员发现,物种形成和灭绝之间的平衡在地质时期和不同地理区域之间都发生了变化。

“世界各地菊石多样性的差异——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詹姆斯·威茨 (James Witts) 解释道,他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是它们在白垩纪晚期的历史被误解的关键部分。北美部分地区的菊石化石记录样本非常丰富,但如果你只看这些,很容易认为它们在苦苦挣扎,而实际上,在其他地区,它们正在蓬勃发展。“它的灭绝确实是一个偶然事件,而不是必然结果。”

成功的关键

为了找出菊石在白垩纪晚期持续繁衍的关键,研究小组研究了可能导致其多样性随时间变化的潜在因素。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是,它们的物种形成和灭绝速度是否主要受温度和海平面等环境条件的影响,还是受捕食者的压力和菊石之间的竞争等生物过程的影响。

新墨西哥大学的共同作者科琳·迈尔斯说:“我们发现,菊石物种形成和灭绝的原因与速率本身一样,在地理上也千差万别。例如,你不能只看它们的全部化石记录,就说它们的多样性完全是由温度变化造成的。实际情况比这要复杂一些,这取决于它们生活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弗兰纳里-萨瑟兰总结道:“古生物学家往往热衷于寻找灵丹妙药,解释导致某一群体化石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原因,但我们的工作表明,事情并不总是那么简单。我们不能依赖全球化石数据集,还需要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捕捉到一幅更加细致入微的画面,了解多样性是如何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的。”

1719497738
#菊石的灭绝与恐龙的灭绝同源于陨石撞击
2024-06-27 09:00:0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