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共识的阴影 | 专家观点

插图:Binay Sinha

1989 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 (John Williamson) 提出了全球化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思想输出成果:华盛顿共识。该术语最初是指为应对拉丁美洲宏观经济动荡而采取的政策,后来迅速演变为经典的发展“十诫”。

此后至少二十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美国财政部(总部均设在华盛顿)等“共识”的拥护者以近乎宗教般的热情宣扬正统思想。冷战的结束意味着福音既可以传播到新近非殖民化的国家,也可以传播到后共产主义“转型经济体”。

三十五年后,我们有充足的证据来评估华盛顿共识的过往。一个明显的结论是,其一刀切的做法往往会放大宏观经济事件(如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并将发展中经济体沦为血汗工厂。这些国家最终陷入了一场逐底竞争,因为它们试图在劳动力成本上超越对方——这意味着更低的工资和更少的职业安全。2013 年 Rana Plaza 倒塌导致 1,134 人死亡,2,000 人受伤,这样的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此外,这些国家中没有一个成功过。政策制定者和学者现在所崇拜的“发展奇迹”——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中国、印度——都背离了华盛顿共识,让政府成为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与此同时,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北方的许多国家一直在经历过去被认为是“第三世界的问题”:增长放缓、不平等现象猖獗、机构失灵、政治共识破裂以及反全球化情绪高涨。华盛顿共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划定的那条亮红线变得越来越模糊。

2009 年,英国首相戈登·布朗(Gordon Brown)——继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和丹尼·罗德里克(Dani Rodrik)等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后——宣布华盛顿共识已死。诚然,华盛顿共识的诞生与人类发展指数的制定、千年发展目标及其后继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巴塞罗那发展议程、北京共识、首尔发展共识以及国民幸福总值等新指标的试验相吻合。但这些框架都没有表现出特别强的韧性。

事实上,华盛顿共识的幽灵继续困扰着我们。全球气候谈判对于地球和人类文明的未来至关重要。然而,每当气候融资问题出现时,发展中国家都会遭受华盛顿共识曾经规定的那种羞辱性待遇。即使对“中国模式”的批评越来越多,对印度的炒作仍然顽固地被框定为印度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尽管人们普遍接受对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经济发展衡量标准的批评,但它仍然决定着政策辩论的条件。

最终要怎样才能驱除幽灵?关于“西方与世界”为何在历史上出现分歧的解释之一是——从马克斯·韦伯的 经济与社会 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最具影响力的假说都围绕着“制度”展开。道格拉斯 诺斯的机构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埃尔南多·德索托

资本之谜,以及达隆·阿西莫格鲁和詹姆斯·罗宾逊的《国家为何失败》都有力地证明,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规范和结构。

世界权力的平衡正在迅速转变。全球南方已经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的地方;由于人口年轻,这里是世界的未来所在。事实上,在 2023 年,全球南方的概念及其在全球领导地位中可能发挥的作用被视为主流。要驾驭这个新世界,我们需要面对旧共识所忽视的问题。

例如,实现增长和发展的道路是否不止一条?既然全球经济已成为普遍不满的根源,是否有办法重塑或重组全球经济?全球南方国家的一些核心特征(例如其相对更注重社群主义的文化)是否使其更适合在当今时代发挥领导作用?最重要的是,发展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华盛顿共识从未花时间考虑这些问题,其幽灵继续阻碍基于文化背景和人类认知的新发展模式的出现。首尔发展共识以其多元化的方法,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有希望的一步。但我们现在需要一种心灵共识,除了满足各国总体物质需求外,还要满足普通民众的精神需求。


本文作者为剑桥大学实证法学副教授©Project Syndicate,2024

免责声明: 这些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它们不一定反映 www.business-standard.com 或《商业标准报》的观点

首次出版: 2024 年 6 月 7 日 | 晚上 11:59

1717802705
#华盛顿共识的阴影 #专家观点
2024-06-07 18:29:1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