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突触蛋白与自闭症联系起来:了解分子蓝图

基因调控在塑造突触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神户大学科学家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为控制突触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神经发育障碍,特别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突触(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在发育过程中经历动态变化,但这些变化背后的分子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 这种知识差距阻碍了理解和治疗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等神经心理疾病的进展。 这些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突触生物学的了解,而且还为针对受神经发育障碍影响的个体开发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疗法带来了重大希望。 通过阐明突触发育和功能障碍的分子基础,研究人员有望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及相关疾病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改善治疗结果。

修剪突触

与预期相反,灵长类动物的大脑经历了突触修剪,减少了幼儿期后脑细胞之间的连接。 然而,驱动突触变化的分子过程仍然难以捉摸,这给疾病治疗带来了挑战。

研究方法:分析突触蛋白

由 TAKUMI Toru 领导的神户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蛋白质组分析的进展和狨猴作为模式生物,深入研究突触蛋白动力学,以揭示突触发育。

主要发现:突触蛋白调控的见解

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揭示了出生后由基因调控驱动的突触蛋白表达的时间变化。 小鼠和狨猴在蛋白质调节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时间,这表明进化的大脑差异。

自闭症谱系障碍 (ASD) 链接

研究人员认识到自闭症谱系障碍与突触发育异常之间的关联,并探索了蛋白质水平的变化。 他们发现 ASD 患者的基因表达模式与产前和新生儿期的突触蛋白变化一致。

影响和未来方向

对突触蛋白动力学的深入了解为疾病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途径。 了解突触发育背后的分子机制对于解决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精神疾病至关重要。 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突触发育和物种间差异提供了重要的蛋白质组数据集。

结论

总之,神户大学科学家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为控制突触发育的分子机制及其对神经发育障碍,特别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影响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通过对小鼠和狨猴突触蛋白动力学的细致分析,该研究阐明了物种特异性差异,并强调了基因调控在塑造突触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识别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突触蛋白表达的时间变化,该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突触形成和修剪的动态性质。 此外,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的基因表达模式与突触蛋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强调了突触功能障碍在自闭症谱系障碍发病机制中的潜在相关性。



1711956256
2024-03-31 13:43:42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