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和不患有糖尿病的 PLA 患者的肠道菌群

介绍

化脓性肝脓肿(PLA)是由化脓性细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肝脏,在肝内形成单个或多个脓液积聚而引起的传染病。12 近年来,中国和韩国成年人口中PLA的发病率明显上升。3–5 美国儿童肝脓肿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6 患有 PLA 的患者通常不会出现特定症状。但是,如果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播散性感染、败血症,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尤其是患有 2 型糖尿病 (T2DM) 的患者。578 与无糖尿病的 PLA 患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 PLA 患者往往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910 预计2021年中国成年人将有超过1.4亿人患有糖尿病,到204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增至1.74亿以上。11 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PLA预防和治疗策略。

材料与方法

研究人群

本研究经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KY-20181213001),所有受试者均知情同意。

PLA的诊断标准包括:1)有发热、畏寒、恶心、肝区不适、乏力、肝区压痛或叩击痛等临床表现;2)经腹部多普勒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肝脓肿;3)临床细菌学检查阳性或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确诊;4)经经皮肝穿刺或手术治疗确诊为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患者需同时符合标准1和标准2,以及标准3和标准4中的一项或两项,方可纳入研究。糖尿病诊断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23

2021 年 2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从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招募了 93 名受试者,其中包括 32 名患有糖尿病的 PLA 患者(T2DM+PLA 组)、32 名无糖尿病的 PLA 患者(PLA 组)和 29 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 HC(健康对照组)。

患者数据包括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表现、潜在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来自本机构的病历、实验室信息系统和图像获取与通信系统。

样本采集和 DNA 提取

采集 PLA 组和 HC 组的新鲜粪便样本用于分析肠道菌群。采集后 4 小时内在实验室处理样本,然后储存在 −80°C 下直至分析。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使用 QIAamp PowerFecal DNA 试剂盒(德国 QIAGEN)从粪便样本(0.5 g)中提取 DNA。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和 16S rRNA 扩增子测序

使用引物 341F 5′-CCTACGGGNBGCASCAG-3′ 和 805R 5′-GACTACNVGGGTATCTAATCC-3′ 进行 PCR 扩增细菌 16S rRNA 基因的 V3-4 区(95°C 3 分钟,然后 25 个循环,95°C 30 秒,55°C 30 秒,72°C 30 秒,最后在 72°C 延伸 5 分钟)。使用 AMPure XP 珠子进行 PCR 净化,以纯化 16S V3 和 V4 扩增子,使其脱离游离引物和引物二聚体。 纯化产物经 PCR 扩增(95°C 3 分钟,然后 8 个循环,95°C 30 秒,55°C 30 秒,72°C 30 秒,最后 72°C 延伸 5 分钟),引物的条形码是每个样本独有的 8 个碱基序列。随后用 AMPure XP 珠子纯化扩增子,以在定量前清理最终文库。最后,将纯化的扩增子等摩尔合并,并根据标准方案在 Illumina MiSeq 平台上进行双端测序(2×250)。

生物信息学分析

使用快速短读长调整 (FLASH) 合并来自下一代测序的双端读长。过滤低质量读长,删除嵌合体读长。通过基于最小样本量随机减法对每个样本的读长进行归一化。使用 UCLUST 算法对具有 97% 同一性的操作分类单元 (OTU) 进行比对,并使用 SILVA 16S rRNA 数据库 (v128) 进行分类。使用定量微生物生态学洞察 (QIIME) 生成 alpha 和 beta 多样性,并基于加权和非加权 UniFrac 距离矩阵计算。我们使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 (LEfSe) 方法来识别各组间丰度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的物种。

统计分析

正常测量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使用独立的 -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检验。使用 SPSS 27.0 和 GraphPad Prism9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绘图。 -值小于 0.05 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患者临床特征

表格1 研究人群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

无论是否添加 DM,PLA 都会降低微生物多样性

基于93份粪便样本的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三组肠道菌群特征。α多样性反映肠道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肠道微生物丰富度以观测到的菌种数计算,Chao1多样性指数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计算。T2DM+PLA组和PLA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低于HC组( < 0.01; 图 1A–D)。与PLA组相比,T2DM+PLA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降低,但差异不显著。β多样性反映了肠道菌群的组成。加权Uni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T2DM+PLA组与PLA组粪便菌群差异不显著。与PLA组相比,T2DM+PLA组粪便菌群与HC组差异更大(ANOSIM, < 0.01; 图 1E)。PLA组肠道菌群分散性较大,提示不同个体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图 1E)。

图1 T2DM+PLA 患者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差异 (n = 32),PLA 患者(n = 32)和HCs(n =29)。 (A) 观察到的物种;() Chao1 多样性指数;(C)辛普森多样性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以及() β 多样性通过加权 UniFrac 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进行评估。() 表示主坐标分析中的第一和第二主坐标。** 0.01。

三组细菌各有不同

我们评估了三组细菌在门和属水平上相对丰度的差异。在门水平上, 拟杆菌含有许多有益共生生物的肠道菌群在 T2DM+PLA 组和 PLA 组中的含量与 HC 组相比较低。相反, 变形菌 在 T2DM+PLA 和 PLA 组中显著更高( 0.05)。T2DM+PLA组与PLA组比较, 拟杆菌 T2DM+PLA 组降低,但这种差异并不显著(图 2A2C=0.11, Z=1.60)。在属水平上, 湿的普雷沃氏菌9 与 HCs 相比,两个 PLA 组的 < 0.05)。相反, 肠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杆菌 两组 PLA 的含量显著高于 HC( < 0.05)。 拟杆菌粪杆菌 与 HC 组相比,T2DM+PLA 组的 < 0.05)。同样,与 PLA 组相比, 乳酸杆菌克雷伯氏菌 在 T2DM+PLA 组中显著降低(图 2B表 2)。

表 2 三组肠道菌群属水平相对丰度比较

图 2 三组中的主要肠道细菌门和属。(A)三组细菌门级别。()三组之间的细菌属水平。(C) 门水平上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比较。 -值由 Mann–Whitney 计算 -测试。 * < 0.05,** < 0.01。

各组粪便微生物群的差异

为了确定各组间关键生物标志物的差异,我们进行了 LEfSe 分析,以表征各组间的物种差异。HC 组和 PLA 组之间共有 77 个属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HC 组发现了 60 个属,PLA 组发现了 17 个属(图 3A 和 BHC组与T2DM+PLA组有84个属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HC组有63个属,T2DM+PLA组有21个属(图 3C)。比较两组 PLA 时,在 9 个属中观察到了显著差异。在 PLA 组中,肠道微生物组以 乳酸杆菌,毛螺菌科NC2004G群,真杆菌群,毛螺菌,艾森伯格菌,粪球菌2龙布特属; 相反,在 T2DM+PLA 组中,微生物组主要由 厌氧孢杆菌和巨单胞菌图 3EF)。

图 3 LEfSe 分析鉴定出的三组中不同物种的相对丰度。柱长表示显著差异物种对相对丰度的影响(线性判别分析得分 > 2)。显著差异物种在分支图中显示。每个圆圈代表从门到属的系统发育级别,从内到外移动。每个圆圈的直径与分类单元丰度成正比,PLA、T2DM+PLA 和 HC 组分别以橙色、红色和蓝色表示。(A)PLA 和 HC;(C) T2DM+PLA 和 HC;以及(F)PLA 和 T2DM+PLA。

讨论

该属的丰度 乳酸杆菌克雷伯氏菌 与 PLA 组相比,T2DM+PLA 组的微生物群下降。T2DM 患者的微生物群主要特征是 肠罗斯氏菌普拉斯尼茨粪杆菌 伴有中度菌群失调、促炎环境和肠道通透性增加。三十七 2 型糖尿病患者菌群变化与 PLA 之间的相互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致病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 在患有糖尿病的 PLA 患者中很常见。10三十八 Zhang 等人证明 肺炎克雷伯杆菌 肝脓肿是由 肺炎克雷伯杆菌 以及其他细菌。三十九 Guo 等人报道了 克雷伯氏菌 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脓腔内细菌数量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20 这可能反映了 肺炎克雷伯杆菌克雷伯氏菌属; 或者,细菌相互作用可能导致 肺炎克雷伯杆菌在动物模型中, 肺炎克雷伯杆菌 菌株能够穿过肠道屏障并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40 因此,肠道微生物失衡可能破坏了肠道屏障,增加了肠道通透性。结果,病原体进入门静脉和肝脏,导致 克雷伯氏菌有趣的是,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已被证明会显著影响宿主体内代谢物的水平。41四十二 为了了解潜在的机制,有必要使用有针对性的代谢组学进行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结果尚属初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在更多样化的人群中验证研究结果。其次,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将 PLA 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联系起来的具体机制。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PLA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症状比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严重,同时我们还观察到PLA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不合并糖尿病的PLA患者和HCs相比有显著变化,与HCs相比,PLA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组成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发现为PLA的预防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数据共享声明

本研究中使用的和/或分析的数据集可从相应的作者处获得。

伦理批准

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原则,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了本研究,患者/参与者签署了书面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

致谢

我们感谢入选患者对我们研究的配合,并感谢所有参与研究的工作人员所表现出的专业精神和同情心。此外,我们还要感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样本 16S rRNA 分析和数据分析提供的帮助。作者感谢 AiMi 学术服务 (www.aimieditor.com) 提供英语语言编辑和审阅服务。

作者贡献

资金

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批准号:2019YFC1200702)的资助。

披露

作者声明,该研究是在不存在任何可能被视为潜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或财务关系的情况下进行的。

参考

1. Tsai FC, Huang YT, Chang LY 等。化脓性肝脓肿为台湾地方病。 新发传染病。 2008;14(10):1592–1600。 doi:10.3201/eid1410.071254

2. 罗梅,杨晓玲,谭斌,等.中国化脓性肝脓肿常见病原菌分布的meta分析。 欧洲临床微生物感染性疾病杂志. 2016;35(10):1557–1565. doi:10.1007/s10096-016-2712-y

3. 余华祥,林国胜,张建锋,等。烟台地区606例社区获得性化脓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6年研究。 感染 抗药性。 2022;15:7067–7075。 doi:10.2147/IDR.S372360

4. 张珊,张晓,吴倩,等。中国东南部地区肺炎克雷伯菌诱发化脓性肝脓肿的临床、微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抗菌抗感染控制. 2019;8:166。doi:10.1186/s13756-019-0615-2

5. Yoo JJ, Lee TK, Kyoung DS 等。韩国化脓性肝脓肿的人口研究:2007-2017 年发病率、死亡率和时间趋势。 肝脏检查. 2021;41(11):2747–2758.doi:10.1111/liv.15034

6. Thavamani A、Umapathi KK、Khatana J 等。儿童化脓性肝脓肿的发病趋势、合并症和结局:基于全国人群的分析。 儿科胃肠营养杂志. 2020;71(1):106–111.doi:10.1097/MPG.0000000000002700

7. Yin D, Ji C, Zhang S, et al. 1572 例化脓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12 年回顾性研究。 肝脏检查. 2021;41(4):810–818.doi:10.1111/liv.14760

8. 崔菁,刘艳,李菁。化脓性肝脓肿流行病学、病因及临床特点的新变化:中国北方某医院的回顾性研究。 感染 抗药性. 2023;16:4013–4023。doi:10.2147/IDR.S416860

9. Lee IR、Sng E、Lee KO 等。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对引起化脓性肝脓肿的不同荚膜类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反应比较。 前细胞感染微生物。 2017;7:401。 doi:10.3389/fcimb.2017.00401

10. 李伟,陈华,吴胜,等。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化脓性肝脓肿的比较:246例回顾性研究。 BMC 胃肠药. 2018;18(1):144. doi:10.1186/s12876-018-0875-y

11. Sun H、Saeedi P、Karuranga S 等人。 IDF 糖尿病地图集:2021 年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的糖尿病患病率估计值以及 2021 年的预测值 糖尿病研究临床实践. 2022;183:109119。doi:10.1016/j.diabres.2021.109119

12. Amoroso C, Perillo F, Strati F 等。肠道微生物调节剂对粘膜免疫和肠道炎症的作用。 细胞. 2020;9(5). doi:10.3390/cells9051234

13. Ansaldo E、Farley TK、Belkaid Y. 微生物群对免疫的控制。 免疫学年鉴. 2021;39:449–479。doi:10.1146/annurev-immunol-093019-112348

14. Iida N, Mizukoshi E, Yamashita T 等。抗厌氧菌药物的过度使用与肝细胞癌患者化疗后预后不良有关。 Int,J,癌症. 2019;145(10):2701–2711. doi:10.1002/ijc.32339

15. Milosevic I、Vujovic A、Barac A 等。肠肝轴、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在肝病管理中的调节:文献综述。 国际分子科学杂志. 2019;20(2):395.doi:10.3390/ijms20020395

16. Anand S, Mande SS.宿主-微生物组相互作用:肠-肝轴及其与其他器官的连接。 NPJ 生物膜微生物组。 2022;8(1):89。

17. Zheng Y, Ding Y, Xu M 等。肠道菌群有助于宿主防御肺炎克雷伯菌诱发的肝脓肿。 炎症研究杂志。 2021;14:5215–5225。 doi:10.2147/JIR.S334581

18. Chen N, Ling ZX, Jin -TT 等。肺炎克雷伯菌诱发的化脓性肝脓肿中肠道菌群的改变。 微生物学现状. 2018;75(7):952–959. doi:10.1007/s00284-018-1471-7

19. 郑勇.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减轻肺炎克雷伯菌诱发的肝脓肿和菌血症小鼠的肝损伤和炎症。 炎症研究杂志。 2021;14:777–789。 doi:10.2147/JIR.S298495

20. 郭燕,王华,刘哲,等。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肝脓肿患者脓液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的综合分析。 微生物前沿. 2023;14:1211835。doi:10.3389/fmicb.2023.1211835

21. Song YG, Shim SG, Kim KM 等。通过 16S rRNA 基因焦磷酸测序对化脓性肝脓肿的细菌进行分析。 微生物学杂志。 2014;52(6):504–509。 doi:10.1007/s12275-014-4241-7

22. He Y, Wu W, Zheng HM, et al. 区域差异限制了健康肠道微生物组参考范围和疾病模型的应用。 夜晚与. 2018;24(10):1532–1535. doi:10.1038/s41591-018-0164-x

23. 美国糖尿病A.2.糖尿病的分类和诊断:糖尿病医疗护理标准-2019。 糖尿病护理. 2019;42 (补充1): S13–S28。

24. Lee CH, Chuah SK, Tai WC, et al. 患有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 感染 抗药性. 2018;11:1669–1676。doi:10.2147/IDR.S174913

25. Liu C, Guo J. 中国老年人6岁以上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高黏液性和需氧杆菌素阳性)感染:抗菌药物耐药模式、分子流行病学和风险因素。 Ann Clin Microbiol 抗菌。 2019;18(1):4。 doi:10.1186/s12941-018-0302-9

26. 周玲,王晨,边建,等。肺炎克雷伯菌原发性肝脓肿并发脑静脉窦血栓一例。 BMC神经学. 2022;22(1). doi:10.1186/s12883-022-02806-y

27. 王艳,王华,刘哲,等。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脓毒性肺栓塞的发病率: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胃肠病学研究实用. 2022;2022:3777122。doi:10.1155/2022/3777122

28. Molton JS、Chee YL、Hennedige TP 等。局部静脉血栓形成对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的影响。 PLoS综合. 2015;10(10):e0140129. doi:10.1371/journal.pone.0140129

29. Preveden T, Scarpellini E, Milić N, et al. 肠道菌群变化和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胃肠肝病学专家评论. 2017;11(9):813–819.doi:10.1080/17474124.2017.1343663

30. Ratajczak W、Rył A、Mizerski A 等。肠道微生物组衍生的短链脂肪酸 (SCFA) 的免疫调节潜力。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19;66(1):1–12.doi:10.18388/abp.2018_2648

31. Ney LM, Wipplinger M, Grossmann M 等。短链脂肪酸:炎症疾病和感染中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的关键调节剂。 开放生物学。 2023;13(3):230014。 doi:10.1098/rsob.230014

32. 秦娜,杨锋,李安,等。肝硬化时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 自然. 2014;513(7516):59–64. doi:10.1038/nature13568

33. 徐辉,魏燕,马华,等。 A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的更新。 微生物前沿. 2018;9:2315。doi:10.3389/fmicb.2018.02315

34. 王斌,姜晓燕,曹敏,等。非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粪便菌群改变与肝脏生物化学相关。 科学报告. 2016;6:32002。doi:10.1038/srep32002

35. 赵哲,郭哲,尹哲等。肠道菌群参与腹腔高压时肝损伤过程。 生理学前沿. 2021;12:790182。doi:10.3389/fphys.2021.790182

36. 刘杰。乙醇和肝脏:对乙醇诱发脂肪肝机制的最新见解。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 2014;20(40):14672–14685。 doi:10.3748/wjg.v20.i40.14672

37. Salgaco MK、Oliveira LGS、Costa GN 等。肠道菌群、益生菌与 2 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 应用微生物生物技术. 2019;103(23–24):9229–9238. doi:10.1007/s00253-019-10156-y

38. 蒋天佑,黄燕妮,翁永昌,等。早期采用非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对化脓性肝脓肿患者治疗的影响。 江阴市公开赛。 2023;7(6):419–423。 doi:10.1002/jgh3.12913

39. 张哲,王华,郭颖,等。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细菌特征的宏基因组分析。 前细胞感染微生物。 2022;12:812542。 doi:10.3389/fcimb.2022.812542

40. Tu YC、Lu MC、Chiang MK 等。口腔感染模型中肺炎克雷伯菌诱发肝脓肿的遗传要求。 感染免疫。 2009;77(7):2657–2671。 doi:10.1128/IAI.01523-08

41. Shin Y、Han S、Kwon J 等。短链脂肪酸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营养素。 2023;15(20):4466。 doi:10.3390/nu15204466

42. Lange O、Proczko-Stepaniak M、Mika A.短链脂肪酸——微生物组的产物及其参与微生物组-宿主哺乳动物系的双向通讯。 现任议员. 2023;12(2):108–126. doi:10.1007/s13679-023-00503-6

2024-05-29 06:48:29
1716966576
#患有和不患有糖尿病的 #PLA #患者的肠道菌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