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蓝色血液的活化石!

螃蟹项目(Belangkas Nusantara 基金会之友)印度尼西亚马蹄蟹项目

印度尼西亚的一个草根自然资源保护组织正在竞相帮助保护鲎这种超凡脱俗的海洋活化石。

早在 2 亿年前就已经发现了类似现代鲎的化石,它们的蓝色血液(由人类使用血红蛋白的含铜分子产生)被用来测试多种药物的安全性。

印度尼西亚鲎项目(Yayasan Sahabat Belangkas Nusantara)联合创始人 Rafly Zhulkifly 表示,如果印度尼西亚鲎消失,将对该国的自然和全球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打击。

“这些古老的海洋生物作为活化石受到印度尼西亚法律的保护,它们非常特别,已经存在了近 5 亿年,”他说,“与在美国不同,它们被用于采集血液,发生在印度尼西亚。”

但是,Zhulkifly 警告说,这种对沿海生态系统至关重要的物种仍然面临非法贸易、意外被捕、失去自然栖息地以及导致其数量下降的污染等威胁。

“失去它们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的损失,也是地球的损失,因为它们在保持我们的海洋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说,“因此,尽我们所能保护它们非常重要,比如获得更多人们参与密切关注并确保捕捞活动的可持续性。

该项目以东加里曼丹的一个小渔村为重点,最初的目的是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保护世界。

“随着项目的进展,我们意识到印度尼西亚没有与鲎有关的保护计划,并且对它们所面临的威胁及其保护状况缺乏认识,因此,我们的愿望是不仅要让鲎成为充分保护,但也让印度尼西亚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有参与保护这些生物的愿望,”Zulkifly 说,并补充说,迄今为止最大的挑战是社区将鲎视为害虫。

2023 年,该项目及其前任负责人哈尼法·米兰达 (Hanifa Miranda) 获得了新英格兰水族馆海洋保护行动基金 (MCAF) 的资助,为印度尼西亚鲎种群状况评估做出贡献,并通过建立基线信息和增加鲎的保护来加强鲎保护管理。利益相关者意识。

(Yayasan Sahabat Belangkas Nusantara) 在实地考察期间拿着鲎Yayasan Sahabat Belangkas Nusantara

印度尼西亚当地的努力

Zhulkifly 在 Berau 的 Tanjung Redeb 出生和长大,这是一个坐落在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市中心的小镇,以其丰富的陆地和周围海洋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但在保护其特殊的生态系统方面面临着许多挑战。

据Zhulkifly介绍,他在WWF印尼实习期间曾驻扎在丹绒巴都,担任鲨鱼和鳐鱼普查员,有机会观察世界上最大的鱼类并与它们一起游泳,激发了保护受威胁动植物群的强烈愿望。

“随后,我被印度尼西亚马蹄蟹项目招募为项目实习生,”他说,并补充道,在只打算参与几个月后,我就留下来“继续努力,建立印度尼西亚第一个致力于鲎的研究和保护。”

Zhulkifly 解释说,作为那些真正生活在南半球的人,那里的科学家从里到外了解当地的情况,处理他们所在地区特有的问题:这意味着他们是最有能力提出对他们的地区有意义的解决方案的人。家。

“作为一名职业生涯早期的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我非常理解认识到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的重要性,”他说,“我渴望继续探索我们如何与当地社区、科学家和利益相关者网络合作,应用解决方案,不仅为全球南方,而且为我们的星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项目(Belangkas Nusantara 基金会之友印度尼西亚鲎项目

解开印度尼西亚“鞭尾”长尾鲨的秘密

另一位年轻的印度尼西亚海洋保护主义者是 Rafid Shidqi,他是印度尼西亚长尾鲨组织的联合创始人兼董事。

远洋长尾鲨的长尾巴可以达到几米长,可以通过鞭打的方式击晕或杀死猎物,但由于狩猎,它们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显着下降,而且印度尼西亚没有保护它们的法规,使它们濒临灭绝。

Shidqi 和他的同事自 2018 年以来一直与阿罗岛当地社区合作,改善他们对动物的感知和与动物的互动,50 多年来,动物一直被视为当地饮食中的蛋白质来源。

“阿罗已被确定为印度尼西亚长尾鲨捕捞热点之一,这里捕获的鲨鱼中有 80% 是怀孕的雌性,”他说,“我们的目标是保护濒临灭绝的远洋长尾鲨,同时保护社区的生计权利。 ”

关注我 推特 或领英。 查看我的网站。

我是一名驻哥伦比亚卡利的澳大利亚科学记者,报道南半球的 STEM。 我是哥伦比亚科学新闻协会 (ACPC) 的现任副主席,并帮助组织了在哥伦比亚麦德林举行的第 12 届世界科学记者大会,与会者超过 600 人。

阅读更多阅读更少
1708626756
#拥有蓝色血液的活化石
2024-02-22 17:15:5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