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发现新亚原子粒子的证据

BESIII 协作组的物理学家在 J/ψ→γ3(π+π-) 衰变中观察到 ppbar 质量阈值周围的异常线形,这表明存在新的束缚态,标记为 X(1880)。

核子-反核子束缚态的肖像。 图片来源:BESIII 合作。

BESIII 物理学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质量接近 2mp 暗示着核子-反核子束缚态,这个想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夸克模型诞生之前,恩里科·费米教授和杨振宁教授就已经提出了核子-反核子束缚态。”

“有大量证据表明质子-反质子系统在 ppbar 质量阈值附近存在异常行为,例如 J/ψ→γppabr 、J/ψ→γπ+π-η' 以及由 e+ 确定的质子有效形状因子e-→ppbar,在 ppbar 质量阈值附近表现出狭窄的峰值或非常陡峭的衰减,这激发了许多猜测并重新激发了人们对核子-反核子束缚态的兴趣。”

2013年,BESIII实验子数据样本中的J/ψ→γ3(π+π-)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结构X(1840)。

研究人员表示:“进一步探索 X(1840) 的线形对于更好地了解其本质至关重要。”

“首次观察到接近 ppbar 质量阈值的 X(1840) 异常线形。”

“经过多次尝试,发现具有两个 Breit-Wigner 参数化相干和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数据,揭示了统计显着性大于 10σ 的新共振 X(1880),并且质量和宽度分别确定为 1882.1±1.7±0.7 MeV/c2 和 30.7±5.5±2.4 MeV/c。”

“其质量接近 ppbar 质量阈值支持 ppbar 束缚态的存在。”

团队的 发表在杂志上 物理评论快报

_____

M·阿布利金 等人。 (BESIII 合作)。 2024. J/ψ→γ3(π+π−) 中 X(1840) 的异常形状的观察表明在 p̀p 阈值附近有第二个共振。 物理。 莱特牧师 132(15):151901; doi: 10.1103/PhysRevLett.132.151901

2024-04-11 21:32:50
1713170268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