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与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增加贫困风险


种族主义 受影响的人面临更高的贫困风险——即使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或有全职工作。 这代表着一种新的 国家歧视和种族主义监测中心 (NaDiRa) 的研究 指出所谓的有种族标记的人陷入贫困的风险更高。 种族主义标签意味着人们将自己视为黑人、穆斯林或亚洲人。

总体而言,尽管德国经济取得了成功,但 2010 年代受贫困影响的人数仍在增加。 人们早就知道,一些群体——单身母亲、没有学历、没有工作的人,或者有移民背景的人—— 明显更有可能受到贫困的影响。 迄今为止,一个重要的盲点是种族主义的作用,这项新研究现已揭示了这一点。

应该知道,如果人们生活在收入低于中位数 60% 的家庭中,就会被认为面临贫困风险。 这就是来龙去脉 贫困风险

对于穆斯林男性来说,这一比例为 41%,因此远高于所有居住在德国的人,后者的风险为 15%。 如果你只看那些不被认为是种族主义者的人,或者说白了你也可以说那些更有可能被解读为“生物德国人”的人,那么他们的贫困风险只有9%。

现在有人可能会反对说,例如,在穆斯林中,有许多人没有在德国居住很长时间,他们可能正在办理庇护程序,因此没有工作或只是受到有限程度的工作。 因此,有种族标记的人就业的可能性较小,教育资格较低,并且其他社会人口特征更有可能导致贫困。 人们可以有条不紊地纠正这些因素以进行科学比较——即使在纠正了这些差异之后,穆斯林男性的贫困风险仍然至少为 33%,亚洲男性为 27%,黑人男性为 20%。 女性相应群体的这些数字仅略低一些。

可以合理地假设,贫困风险的巨大差异可能主要是由于有种族标记的人不仅往往教育程度和资格较低、工作较少,而且这也适用于他们的家庭成员。 因此,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种族标记的人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即至少完成了学士学位或成功地完成了硕士学位考试并从事全职工作,贫困的风险也非常高。 对于全职工作的穆斯林男性来说,贫困风险为 21%,比无种族全职工作男性的四倍多。 黑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高出三倍。 对于拥有学位的穆斯林男性而言,贫困风险为 33%,而黑人男性的贫困风险仍为 15%,分别比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男性高出近六倍和三倍。

进步的承诺不适用于穆斯林、黑人或亚洲人

这些结果强调,贫困本身与缺乏就业、教育程度低和资格低无关。 这些数字代表着对社会契约的根本打破:承诺通过工作和良好的教育表现将获得足够的收入,使人们能够过上美好的生活。 承诺, 对于我们国家的一些人来说,通过教育进步和通过工作融入社会只是一个错误的神话

出生国和公民身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穆斯林、黑人或亚洲男性如果不是出生在德国,或者没有德国公民身份,那么他们受到贫困影响的可能性是其两倍多。

人们如何抵达联邦共和国对移民的经济成功有影响。 事实是德国 其欢迎文化存在重大缺陷这并不新鲜,但这项研究的数据再次表明,当一个社会开放或不开放时,它的重要性。

在这方面,未来的前景也很重要。 如果人们可能在未来两年内再次离开一个国家,那么他们在教育以及融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方面的投资就会减少。 这些人只会想着赚钱,而不会注重投资于自己的培训和资质。 德国应该为寻求保护的 330 万人提供清晰的未来前景,让他们知道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留在联邦共和国。 公民身份以及获得公民身份这一事实至关重要。

其目的并不是像一些人声称的那样“出卖”德国公民身份,而是激励移民在五年后获得公民身份。 德国目前陷入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困境:公民身份与充足的经济收入挂钩。 与此同时,缺乏远见意味着贫困风险更高。 最终应该通过显着改善永久居留身份和公民身份的前景并使其更加可靠来克服这一困境。

不仅有种族标记的人,而且整个社会都受益于清晰的未来前景、更好的欢迎文化和消除融入劳动力市场的障碍。 德国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问题。 目前有 180 万个职位空缺,未来 10 年还将增加 500 万个。 许多公司都在拼命寻找实习生和已经合格的人员。 许多公司培训有移民背景的人员,他们没有明确的留在德国的前景,他们的语言说得不太好,而且还没有公认的资格。 许多公司的整合绩效极其重要。 这意味着许多移民可以在经济上自力更生。 这减轻了福利国家的负担。 移民本身也成为纳税人,从而成为对德国忠诚的人。 因此,在德国寻求保护的 330 万人的迅速融入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

贫穷不分肤色、不分宗教、不分性别、不分出身。 贫困往往是遗传性的,或者是歧视和种族主义的结果​​。 政治家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减少融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的障碍,最重要的是,为未来提供清晰的前景。 最重要的是,它还必须更强有力地解决种族主义作为贫困原因的问题。

1715383018
#贫困与种族主义种族主义增加贫困风险
2024-05-10 13:21:17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