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 (IBD)(主要是克罗恩病 (CD) 和溃疡性结肠炎 (UC))的全球负担持续上升。最近的数据显示,CD 的发病率高达每 100,000 人年 17.8 例,UC 的发病率甚至更高,达到每 100,000 人年 28.4 例。这些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群,且因地域而异,高度发达国家的患病率较高。目前,通过回肠结肠镜检查进行内镜评估是诊断和监测 IBD 的黄金标准。然而,这种方法是侵入性的,而且通常可用性有限,导致患者等待时间长。因此,寻找疾病活动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变得非常重要。

IBD 中的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是可测量的化合物或物质,可在血液、尿液、组织或粪便等生物样本中进行定量评估。最近的研究重点是开发能够评估疾病活动、预测疾病进程和监测 IBD 患者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最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粪便钙卫蛋白 (FC) 和 C 反应蛋白 (CRP)。

粪便钙卫蛋白 (FC)

FC 是一种由中性粒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表达的细胞质钙和锌结合蛋白。它是一种稳定的蛋白质,可以在粪便中存留长达一周,使其成为非侵入性监测的理想生物标记。FC 在 IBD 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且与内镜、组织学和透壁疾病活动显示出良好至最佳的相关性。多项研究报告称,FC 在区分 IBD 与健康对照和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方面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FC 还被证明可以准确预测内镜疾病活动,从而在许多情况下减少了结肠镜检查的需要。

C反应蛋白(CRP)

CRP 是肝脏在炎症反应中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其水平在 IBD 患者中经常升高,特别是在疾病活跃期。CRP 已被用作监测疾病活动和预测治疗反应的生物标志物。虽然 CRP 单独检测可能不如 FC 那样具体,但当与其他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指标结合时,它可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多靶点生物标志物

研究还探索了使用将血清和粪便生物标志物与临床活动指数相结合的多靶点工具的潜在优势。这些工具旨在通过提供更全面的疾病状况来提高诊断和监测效果。粪便乳铁蛋白、自身抗体、microRNA、基因表达和其他血清学和粪便标志物已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但在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之前需要进一步验证。

临床意义

在 IBD 管理中实施“针对性治疗”策略,生物标志物的重要性凸显。这种方法涉及精心追求多个治疗目标,这些目标依赖于对疾病活动标志物的定期监测。CALM 试验等研究表明,在临床症状和生物标志物的指导下迅速升级治疗,可使 IBD 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和内窥镜结果。STRIDE-II 共识倡议还强调了临床反应、缓解、内窥镜愈合以及 CRP/红细胞沉降率和 FC 正常化作为主要治疗目标的重要性。

结论

全球范围内,IBD 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持续上升,因此有必要开发非侵入性诊断和监测工具。粪便钙卫蛋白和 C 反应蛋白是 IBD 中研究最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之一,与疾病活动性和治疗反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将生物标志物与临床指标相结合的多靶点工具也显示出有希望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来验证这些生物标志物并将其纳入常规临床实践,以改善 IBD 患者的管理。

来源:

期刊参考:

Bencardino,S., (2024)炎症性肠病中的粪便、血液和尿液生物标志物。 转化胃肠病学杂志doi.org/10.14218/JTG.2024.00001

2024-08-23 05:40:00
1724392601
#IBD #发病率上升凸显出诊断中对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的需求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