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L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文:刘智澎

编按:本文作者为新加坡人。

新加坡准备好摆脱「以莱佛士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了吗?

在靠近旧国会大厦艺术之家的新加坡河畔,伫立着一座用白色大理石打造的莱佛士(1781-1826)雕像。英气挺拔的他叉着双手,风度翩翩,一站就是50多年。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伫立在新加坡河畔的莱佛士雕像。

附近的维多利亚剧院钟楼前,则有另一座黑色的莱佛士铜像。这座雕像的年代更久远,自1887年就站在政府大楼前的大草场,1919年才迁移到目前的位置。

如照片中所见,这两座莱佛士雕像是许多外国游客心目中的打卡圣地。如今,他们又有多一处可以「打卡」了。今年5月,国家公园局在福康宁公园为第三座莱佛士雕像揭幕。

与前面两座雕像不同的是,这次莱佛士旁边还有丹麦植物学家沃利奇博士(Nathaniel Wallich,1786-1854)「陪伴」。

公园局福康宁公园与总统府高级署长黄文义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介绍,莱佛士和沃利奇这对好友于1822年在福康宁公园的所在地,建造了新加坡第一座植物园,用于培植丁香和豆蔻等植物。

为了纪念植物园前身而设的两座新雕像,却在网路上意外引发新加坡殖民历史的一番激辩。

忽略殖民统治的阴暗面?

有网友批评,新加坡即将在明年迎来独立建国60周年,却始终无法摆脱英国殖民主义残留的「阴影」。

讽刺的是,这座新的莱佛士雕像跟前面两座一样,都出自英国艺术家之手。出资建造雕像的则是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校友会的新加坡分会。

新加坡诗人魏利瑞博士接受《海峡时报》访问时质疑,第三座莱佛士雕像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

「象征殖民主义的塑像在世界各地逐一被拆除,却在新加坡矗立。这似乎显示我们即使过了200年的时间,对被灌输的历史仍未进行足够的重构或检讨,对本土历史和殖民主义也似乎不够敏感。」

「殖民主义是新加坡的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的开端。以中立的立场检视历史是懒惰的做法,殖民主义不是中立的。」

读者Samantha Lim也致函《海峡时报》指出,新加坡的历史叙事似乎忽略了英殖民统治的「阴暗面」,这不是强调殖民主义的好处就能轻易抹去的。

「殖民主义涉及征服、剥削和文化抹杀。殖民统治者为牟取暴利,掠夺原住民的资源,将他们边缘化。」

「殖民统治为新加坡带来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改革,但也使种族等级和社会不平等现像根深蒂固。」

StamfordRafflesJames Thomson @公共领域“高度=”“src=”宽度=”“src-org=”class=”lazyload”data-srcset=”1080w,750w,500w,400w,350w,300w,250w,150w”>

照片来源: 詹姆斯·汤姆森 @ public domain 有「新加坡之父」之称的莱佛士(1781-1826)

不能全归咎殖民主义?

在新加坡成长的读者应该都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官员莱佛士在1819年登陆新加坡并开辟为自由港口,是小学历史课本中的必读篇章。

2019年,新加坡纪念开港200周年的活动,也曾引发是否该摆脱「以莱佛士为中心」的争论。

以莱佛士命名的饭店、大厦、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就像有形的政治遗产一样,闪烁着英殖民主义的「荣光」。连新加坡目前使用的官方行政语言,也是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

对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各族群似乎有不同的感触与理解,牵涉的问题往往复杂且敏感。放眼国际,拆除雕像作为一种「去殖民化」的反应,也在南非和欧美校园掀起风潮。

数年前,英国牛津大学和南非开普敦大学的学生运动领袖以「转型正义」之名,发起「打倒罗德」(Rhodes Must Fall)运动,要求校方拆除罗德(Cecil Rhodes)的雕像。

罗德是19世纪英裔南非矿业大亨,他遗留了大笔财富作为慈善,设立的奖学金也曾帮助许多外国学生到牛津大学深造。不过,示威的学生指罗德是「白人至上主义者」,于19世纪在南非推行种族隔离政策,还剥削钻石矿劳工,是“罪大恶极的殖民主义者”。

台湾今年也有加速拆除公共场所的760座蒋介石雕像的讨论。台湾第一任总统蒋介石已逝世近50年,但有关他个人功过的讨论,至今始终没有真正的共识。他的政治遗产也因1947年的武力镇压「二二八事件」及随后的「白色恐怖」而引起争议。

针对这位已故领导人雕像的去留,民进党与国民党的对抗已持续20多年。民进党积极推动「去蒋化』,并称之为「清除威权象征」;国民党却指这是在试图抹去台湾的历史以及与中国大陆的联系。

莱佛士雕像是国际投资者的「定心丸」?

至于莱佛士雕像的存在价值,其实新加坡政府早已「定调」。

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曾说,荷兰籍经济学家温斯敏(Albert Winsemius)对新加坡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建议政府保留莱佛士雕像。

温斯敏认为,莱佛士雕像蕴含的不单是历史价值,更展现了新加坡政府保留英国体制的决心,这能让国际投资者安心。

在笔者看来,殖民主义对新加坡来说确实有利有弊。新加坡继承了许多英国体制,却也根据自身的需求加以「改良」,从而建立适用于自己的体系,并打造更强烈的身份认同。只要继续展现一个独立国家应有的自信,或许就能真正地「去殖民化」,迈开大步向前进。

本文获新加坡红蚂蚁授权转载,原文发表于此

延伸阅读

【加入关键评论网会员】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周独享编辑精选、时事精选、艺文周报等特制电子报。还可留言与作者、记者、编辑讨论文章内容。立刻点击免费加入会员!

责任编辑:吴象元
核稿编辑:杜晋轩

1718696834
#TNL #News #Lens #关键评论网
2024-06-18 06:22:33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近期新闻​

编辑精选​